![](http://demo.kesion.com/UploadFiles/2014-08/2/201484124555362.jpg)
哪里还有放心奶?
文/卢迪
近期,新西兰乳企恒天然“肉毒杆菌”污染问题愈演愈烈,多美滋、娃哈哈、可口可乐、雅培都被卷入其中。舆论哗然,社会震惊,各种指责攻击甚嚣尘上,原来洋奶粉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恒天然风波还没有过去,新西兰第二大乳制品公司Westland又曝出质量问题。新西兰Westland公司生产的乳铁蛋白中,被检出硝酸盐含量异常,国家质检总局决定暂停进口新西兰Westland公司生产的乳铁蛋白。而因此事件,国内乳品品牌完达山也不幸被卷入其中。
而国内乳业品牌质量问题更是由来已久。2013年3月1日,香港对内地民众的“限制令”正式实施。限制令规定,离港人士每天可携带不超过两罐、总净重不超过1.8公斤的奶粉,违例者一旦定罪,最高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此举令内地人颇为沮丧,亦激起不少抗议之声。然抗议之余,更多是对内地奶粉质量和信心的担忧。广东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坦言:“作为奶业界人士,确实感到羞耻和脸红”。
意欲堵死奶粉代购渠道的香港限制令,让国内奶粉与国外进口奶粉的质量和信誉鸿沟一览无余。限制令戳到了国内企业的痛处,而近年来连绵不绝的“毒奶粉”事件伤透了民众的心。
问题在2004年就已现端倪。在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大头娃娃”第一次把“奶粉安全”问题拉入公众视线。
2008年9月,在一场恢宏的北京奥运会后,“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一个拥有半个世纪悠久历史的民族品牌,三鹿帝国瞬时崩塌,数十万儿童因此蒙受困扰。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对奶品全行业整顿,质检总局宣布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然而,顽疾并未根除,问题奶粉仍然前赴后继,以至于2011年4月18日,温家宝痛批有些企业“道德滑坡严重”。
复旦大学学生吴恒在2012年建立了“掷出窗外”网站,专门搜集近年来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报道。据该网站的统计,近三年中,关于奶粉问题的报道涉及大约30篇,超过十家国内外奶粉品牌“中招”。
据该网站统计,除三聚氰胺外,2012年的毒奶粉里又增添了新名单:如2012年6月某知名品牌奶粉被检出汞含量异常;2012年7月南山奶粉被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虽没有“三聚氰胺”的影响力,还是挑战了公众的想象力,且多为国产婴幼儿奶粉。国产奶出问题,洋奶粉也出问题,奶粉安全为何在中国没有底线?我们怎样才能喝到放心的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