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学生做人流越来越常见,尤其寒暑假过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日前北京市人大代表、当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卫爱民建议:“公立医院实行学生堕胎免费制,或象征性收取小额治疗费。”同时呼吁,应禁止各种媒体和大众平台刊发类似“无痛人流、不影响学习”等带有宣传意味的人流广告。
人流容易导致多种常见并发症,诸如:多次手术宫腔残留、出血几率明显增加、感染问题,将来造成不孕、胎停孕、子宫内膜损伤等。
学生偷尝禁果,以致走到人流这步境地,关键还在于对性知识的无知。而这无知又因何造成?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针对性知识,41.6%的家长表示从没讲过。而学校教育呢?虽然各中学普遍开设了生理卫生课,但一到生殖健康部分,老师要么不讲,要么一带而过。这与“谈性色变”、羞于启齿的文化传统有着莫大关联。也正源于此,学生早孕之后,要么害臊,要么不敢和家长言及,同时她们又是没独立经济来源,手头多不宽裕的,这样,往往导致流向小诊所、“黑诊所”堕胎,甚至是买堕胎药自行堕胎,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卫爱民代表建议的思路亦即是:个体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由政府以提供公共品的方式来解决,其本质是,由纳税人来为这些无知学生所犯下的过失埋单。
当然,“学生免费堕胎”在合法性上或许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在那些自认能对子女尽到监护责任的家长,未必会认可——“凭什么要给邻居的孩子埋单”;但是,“象征性收取小额治疗费”却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如前所述,学生人流渐成现象,有着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既关涉到家庭教育的缺欠,也关涉到政府提供的学校教育的不足,那么,“象征性收取小额治疗费”也就是一种政府和家庭关于费用的合理分摊机制。
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陈素文担心:“一旦实行免费或者更低收费,可能起到鼓励年轻人做人流手术的反作用。”;其实,若是能认识到人流的危害,又有谁会热衷于去做人流呢?推行“学生免费堕胎”或者“象征性收取小额治疗费”,只是学生人流渐成现象已是既定事实之后“堵不如疏”的一种次优选择,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利弊权衡后的一种不得已,同时,也只是治标之策,以避免早孕、人流之于学生本人和社会的危害被叠加、放大。
今年10月30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了《2013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未成年人的生育现象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执行董事巴巴图德·奥索提迈辛博士表示:青少年怀孕是“没有机会上学、就业以及获得有用信息和医疗保健的结果。”若要做到标本兼治,当然还有待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医卫服务的多管齐下、综合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