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组一(每题3分,共60分)
第 1 题 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葡萄糖 B 激素 C 氨基酸 D 纤维素
第 2 题 高等动物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这是由于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神经一体
第 3 题 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的手上会出现牛痘脓包,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与这种免疫力的产生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 B 中心体 C 溶酶体 D 核糖体
第 4 题 属于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的是
A.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
C.抵抗抗原的侵入
D.促进抗体的产生
第 5 题 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淋巴减少
B.组织液增多
C.组织液减少
D.血浆增多
第 6 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 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细胞外液
C.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D. 细胞内液
第 7 题
第 8 题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第 9 题
第 10 题 一场大风将玉米吹倒,两天后玉米又恢复了部分直立生长,造成这一现象的外部因素是
A.单侧光
B.重力
C.水分
D.CO2和温度
第 11 题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第 12 题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A.树突→轴突
B.树突→细胞体
C.轴突→轴突
D.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第 13 题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指的是什么,其功能是什么
A.“气”指的是气为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使果实催熟
D.“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第 14 题
第 15 题
第 16 题
第 17 题
第 18 题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有
A.微量高效
B.通过神经传导或体液的运输
C.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以保证生命活动调节的灵活性
第 19 题
第 20 题
第 21 题
第 22 题 与正常人相比,长期缺碘的人体内浓度偏高的激素有
A.肾上腺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第 23 题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
B.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造成局部红肿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D.许多流感患者并不用药也可在一周左右痊愈,因为吞噬细胞清除了流感病毒
第 24 题
第 25 题 用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D.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
第 26 题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第 27 题
第 28 题
第 29 题 以下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
第 30 题 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 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