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题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对,错误的选错 (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小露珠真美丽,像钻石那么透明,像水晶那么闪亮,像珍珠那么圆润。
第 12 题 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是杭州的西湖。“夜半钟声到客船”写的是苏州的寒山寺。
第 13 题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大禹;替父从军的是花木兰;纸上谈兵的是赵括;卧薪尝胆的是勾践。
第 14 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采用“文包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王维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 15 题 “我的各科成绩都比去年增加了。”这是一句病句。
(二)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洋剧场,经常聚集着许多观赏海豚、海狮精彩表演的游客。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东方之珠”》 节选
![](/UploadFiles/mnkc/20081222171338298.jpg)
第 17 题 在海洋剧场海豚和海狮没有表演的节目是( )
A.钻圈
B.摔跤
C.举重
D.嬉水跳跃
第 18 题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中的“鳞次栉比”写出了香港的( )A、人多
B.商品多
C.车多
D. 高楼密集
第 19 题 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短文主要从浅水湾、海洋公园和铜锣湾这三个景点突出了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B.铜锣湾是香港的三大闹市口。
C.阅读中,我们抓住“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就能感受到铜锣湾的繁华热闹。
D.节选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夜晚的香港,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表现了这座城市的美丽。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我 要 一 本 书 罗蒙诺(nuò)索夫是俄国有名的科学家。他是渔民的儿子,12岁的时候,白天,他跟着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 有一次,罗蒙诺索夫的父亲在海上捕鱼,忽然,一阵狂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甲板上。不一会,海上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 罗蒙诺索夫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牢了。鱼船恢复了平静。 狂风过去以后 父亲把他拉倒身边 笑眯眯地说 孩子 我要奖赏你的勇敢 给你买件麂(jǐ)皮上衣 好吗 罗蒙诺索夫摇摇头。 “那你要什么呢?” “我要一本书,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 “难道一件麂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 “爸爸,我要一本什么都有的书,比方,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 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地睁圆了眼睛。 给短文中画线的语句加上标点,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第 21 题 “难道一件麂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与这句话意思不同的是:( )
A.一件麂皮上衣肯定比不上一本书。
B.一件麂皮上衣肯定比得上一本书。
C.一件麂皮上衣怎么可能比不上一本书?
D.一件麂皮上衣怎么会比不上一本书?
第 22 题 “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地睁圆了眼睛。”这是因为:( )
A.罗蒙诺索夫从小就要一本什么都有的书。
B.罗蒙诺索夫要了一件价格昂贵的麂皮上衣。
C.罗蒙诺索夫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牢了。
D.罗蒙诺索夫太勇敢了。
第 23 题 邮 票 齿 孔 的 故 事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méi)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lún)敦(dūn)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文章哪一部分写英国发行了最早的邮票,但邮票的四周没打孔很不方便?( )
A.第1自然段
B.第2自然段
C.第3自然段
D.整篇短文
第 24 题 “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是:( )
A.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
B.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很不好。
C.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那多好呀。
D.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肯定不好。
第 25 题 “邮票齿孔”是指:( )
A.邮票上带齿的小孔
B.邮票上沿小孔撕开后留下的齿
C.邮票上沿齿撕开后留下的小孔
D.邮票撕开后留下齿的小孔
第 26 题 下面哪种说法是不对的?( )
A.美国是最早正式发行邮票的国家。
B.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C.阿切尔是看见“小酒馆里的一位先生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这样一个现象,并从中受到启发,才产生了造邮票打孔机的灵感的。
D.《邮票齿孔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意观察、肯动脑筋、敢于大胆地去做的英国发明家阿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