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第 1 题1.在苏州,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云层的反射强烈
B.大气的吸收强烈
C.大气的散射强烈
D.地面反射强烈
第 2 题 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第 3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40118648.jpg)
第 4 题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B.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第 5 题 关于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第 6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40428459.jpg)
第 7 题 关于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D.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作用
第 8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40557646.jpg)
第 9 题 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之一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台风与寒潮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 10 题 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第 11 题 亚洲大陆上高压产生的时空条件是 ( ) A.冬季,北美大陆
B.7月,北大西洋
C.夏季,北太平洋
D.1月,亚欧大陆
第 12 题 副热带的大陆东岸,降水较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受 ( ) A.夏季风的影响
B.盛行西风的影响
C.台风的影响
D.信风的影响
第 13 题 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台风的影响
B.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 14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41342886.jpg)
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与图序吻合的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 15 题 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 16 题 乙图有可能是下列四个城市中的 ( ) A.北京
B.罗马
C.纽约
D.伦敦
第 17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41647365.jpg)
第 18 题 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②点附近时,苏州的盛行风风向为 (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第 19 题 有关副热带高压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布于南北纬30°附近
B.是热力作用形成的暖性高压
C.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冷性高压
D.其两侧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第 20 题 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林敏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20-24题: 20.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过境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第 21 题 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 )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第 22 题 此日记记录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5-9月
D.12-3月
第 23 题 此日记记录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三江平原
第 24 题 此时,苏州盛行 ( ) A.西北季风
B.西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季风
第 25 题 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 ( ) A.过境后天气转阴
B.过境时伴有云雨
C.降水多在锋前
D.过境后气压升高
第 26 题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第 27 题 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cm~20cm,其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年降水量不断增加
B.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果
C.地壳下降运动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第 28 题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 ) A.吸收大量辐射,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第 29 题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温带森林破坏严重
B.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C.太阳黑子增多
D.地球温度升高,海水中CO2溢出
第 30 题 下列措施对苏州城市热岛环流的减缓作用最小的是 ( ) A.城区热电厂等大型热力企业外迁
B.加大对城区绿地的护养投入
C.拓宽道路,鼓励开私家车上班以减轻公共交通压力
D.提倡市民家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二、判断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第 31 题31.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
第 32 题 大气辐射中投向地面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 )
第 33 题 霜冻一般出现在低温多云的夜里。 ( )
第 34 题 白天在滨海地区,近地面空气由陆地吹向大海。 ( )
第 35 题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等压线垂直,并且由低压指向高压。 ( )
第 36 题 摩擦力只可以影响风速,不可以改变风向。 ( )
第 37 题 高空气流由于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以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 )
第 38 题 北半球风带,从南向北依次是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 )
第 39 题 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
第 40 题 赤道附近,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第 41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44656384.jpg)
第 42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44730940.jpg)
第 44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44908142.jpg)
第 45 题 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的原因是地形复杂多样。 ( )
第 46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45119609.jpg)
第 47 题 图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和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的天气系统分别是③和② ( )
第 48 题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已经不再起作用。 ( )
第 49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51550687.jpg)
第 50 题 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M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