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第 1 题 目前人类能观察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地月系
C.宇宙
D.总星系
第 2 题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地球表面的光能与热能
B.地球上生物的繁衍生长
C.地球上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D.地球上火山喷发
第 3 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有( ) ①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形成五带 ④两极地区高空的极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第 4 题 一艘行驶于大洋的帆船,下列各处线速度最大的是( )
A.船最前端
B.船帆
C.船底
D.船桅杆的顶端
第 5 题 关于地球公转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B.一年中只有赤道上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C.6月22日北回归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等
D.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交角为66°34′
第 6 题
第 7 题 某河流右岸侵蚀严重,且所在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则该河流位于( )
A.赤道
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
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第 8 题 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第 9 题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 ) ①大气中的氮,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大部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③大气通过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④多云的夜晚要比晴朗的夜晚凉爽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 10 题
第 11 题
第 12 题 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 )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
第 13 题
第 14 题 图中D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第 15 题 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第 16 题 在野外考察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地势高的山岭一定是背斜 ②从中部向两翼岩层越来越老的构造一定是向斜 ③背斜构造中总是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④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大多是褶皱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第 17 题 关于地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B.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
C.判断背、向斜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形态上的差异
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
第 18 题 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崎岖,是由于( )
A.流水的搬运和侵蚀
B.风力的搬运和侵蚀
C.风力的沉积、流水的侵蚀
D.流水的搬运、风力的侵蚀
第 19 题
第 20 题
第 21 题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只,当海底发生地震时,船员会感到(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摇晃后颠簸
D.先颠簸后摇晃
第 22 题
第 23 题
第 24 题 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
第 25 题 现在人们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这是因为( )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
第 26 题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B.具有平衡功能
C.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D.具有生产功能
第 27 题
第 28 题 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第 29 题 受甲气压带和乙盛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第 30 题 下列关于江苏省的相关地理特征的叙述,不可能的是 ( ) A.此时江苏省南部地区高温多雨
B.此时江苏省北部地区寒冷干燥
C.此时江苏省各地区正刮东南风
D.此时江苏省河流普遍处于丰水期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第 31 题31、元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
第 32 题 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以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
第 33 题 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
第 34 题 全球气候变暖将引起生态系统的调整,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第 35 题 世界著名渔场都是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第 40 题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的差异。
三、综合题(共20分)
第 41 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每题2分,共10分)
第 42 题 (2) D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
B.8小时
C.0小时
D.12小时
第 43 题 (3)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0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第 44 题 (4)图中A、B.C.D四点中,角速度的关系是( )
A.相等
B.D角速度较大
C.A的最大
D.无法判断
第 45 题 (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B>D>C
B.A>D>B>C
C.D>A>C>B
D.B>A>D>C
第
46 题 读中低纬某海域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2分,共10分)
第 47 题 (2)从性质上看,该洋流属于( )
A.暖流
B.寒流
C.无法判断
第 48 题 (3)该洋流位于大陆的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表现为 ( )
A.西岸 增温增湿
B.东岸 降温减湿
C.东岸 增温增湿
D.西岸 降温减湿
第 49 题 (4)如果该海域位于太平洋,该洋流名称是( )
A. 秘鲁寒流
B. 日本暖流
C. 巴西暖流
D. 墨西哥湾暖流
第 50 题 (5)在该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