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第 1 题1、下列洋流系统中,呈反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
A.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的洋流
B.北太平洋中、高纬海区洋流
C.南大西洋中、高纬海区的洋流
D.北印度洋夏季的洋流
第 2 题 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的热容量很大
B.海水的盐度高
C.海水是运动的
D.海水的温度高
第 3 题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危害是( )
A.土壤盐碱化
B.旱涝灾害频繁
C.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
D.气温升高
第 4 题关于河流水补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出现在夏秋季节
B.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春季往往有个汛期
C.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D.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可靠的,水量最大的补给形式
第 5 题 赤道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是 ( )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附近有寒流经过
D.附近有暖流经过
第 6 题 喜马拉雅山是( )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第 7 题
第 8 题 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第 9 题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第 10 题 我国华山的地质成因是( )
A. 向斜成山
B. 背斜成山
C. 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
D. 褶皱形成的高地
第 11 题 火山喷发物喷出后堆积形成的地形是( )
A.火山通道
B.火山口
C.火山锥
D.火山湖
第 12 题 下列地貌由河流侵蚀作用而成的是( )
A.北美五大湖
B.挪威峡湾海岸
C.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
D.科罗拉多大峡谷
第 13 题 下列关于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洲不利于农业发展
B.河口地带,由于河流流速降低,由泥沙堆积而成
C.三角洲地带海陆相互作用减弱
D.三角洲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第 14 题 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
A. 河源地带
B. 滨海地带
C. 山麓地带
D. 河流中下游
第 15 题 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
第 16 题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第 17 题 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第 18 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第 19 题 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的植物,通常是在下列哪一类环境中生长的 ( )
A.寒漠地区
B.湖泽地区
C.沙漠地区
D.干旱地区
第 20 题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赤道地区
D.高纬地区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第 21 题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第 22 题 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都具重大意义。
第 23 题 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是因为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
第 24 题 南极大陆外侧洋流的流向是向西流的西风漂流。
第 25 题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
第 26 题 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壤肥力。
第 27 题 全球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多是全球出现淡水危机的原因之一 。
第 28 题 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南美大陆。
第 30 题 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