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第 1 题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是由于
A. 按劳分配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较大比重
B. 公有制企业中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C. 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D.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第 2 题 按上海高新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统计,全市1300个拟定转化项目企业中,科技人员持股总量逾5亿元,人均近50万元。科技人员的技术入股取得的收入属于
A. 按劳分配
B. 按生产要素分配
C. 按资本要素分配
D. 按经营成果分配
第 3 题 目前,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应该
A. 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B. 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C. 国家逐步取消对低收入者的补贴
D. 由国家统一制定劳动报酬的具体标准
第 4 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个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针对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国家应该
A. 取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 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多劳多得
C. 调节个人收入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D. 没收过高收入,坚持共同富裕
第 5 题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
A. 增加政府建设债券的发行量
B. 适时调整分配政策
C. 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D. 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
第 6 题 在国家财政收入的形式中,需要偿还的是
A. 税收收入
B. 工商行政管理费
C. 对违法行为的罚款
D. 债务收入
第 7 题 美国个人所得税占整个税收的66%,美国各州、县税务局每年都对纳税人进行抽查,尽管这种抽查命中率只占所有纳税人的1%,然而一旦被查处,哪怕是偷税数量很少,也会被罚得倾家荡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年年都要做好对纳税人的抽查工作
B. 整顿税收秩序必须强化税收执法,加大对违反税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C. 要把税收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来抓
D. 要把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 8 题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从原来的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这表明
A. 税收具有固定性
B. 税收具有强制性
C. 税收具有无偿性
D. 税收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第 9 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是通过
A. 经济立法和执法来实现的
B.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C. 计划经济来实现的
D. 市场竞争来实现的
第 10 题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与市场秩序混乱有关。整顿市场秩序,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其治本之策是
A.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D. 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第 11 题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朝前走”,这句谚语说的是
A. 发展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B.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
C. 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D. 发展市场经济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第 12 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是
A.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B.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第 13 题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消失
B. 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C.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D.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失业下岗现象消失
第 14 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C. 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消除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
第 15 题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以人为本
B. 发展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第 16 题 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是
A.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B. 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C.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 17 题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活动
B.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
C. 以新技术革命为动力
D. 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的
第 18 题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其根本目的是
A. 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B.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C. 促进我国经济较快发展
D. 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第 19 题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磨擦不断升级,目前我国已进入对外贸易磨擦高发期。这启示我们
A. 要把扩大对外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B.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C. 要努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
D. 要努力扩大出口,保持贸易顺差的良好局面
第 20 题 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作用是
A. 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税
B. 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
C. 平衡成员国国际贸易的逆差
D.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第 21 题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第 22 题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没有差距。
第 23 题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第 24 题 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第 25 题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趋利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
第 26 题 我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 27 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目标。
第 28 题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第 29 题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第 30 题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平等互利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