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30101311375.jpg)
第 2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30101421266.jpg)
第 3 题 依次填人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 如一间空屋。 (2)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 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3)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 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 灿烂。 (4)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 便 下来。 (5) 譬如在园中最为 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A.落寞 寂静 宁静 沉寂 寂寞
B.寂寞 寂静 宁静 寂寞 沉寂
C.寂寞 宁静 寂静 沉寂 落寞
D.寂寞 宁静 沉寂 寂静 落寞
第 4 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里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 )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 )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 )开翅膀,忽悠一下( )空了; 树干上( )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弯了草叶轰然坠地,( )开万道金光。
A.甩 疾 展 凌 停 弄 砸
B.甩 速 展 升 停 压 砸
C.捋 疾 支 升 留 压 摔
D.捋 速 支 凌 留 弄 摔
第 5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30102203111.jpg)
第 6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30102257858.jpg)
第 7 题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声说,“难道男人值得——别说啦,不,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
B. “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又说“十一”,接着是“十”、“九”,再接着是几乎连在—起的“八”和“七”。
C. “我要呆在这儿,和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藤叶。”
D. 大夫今天早晨告诉我,你很快康复的机会是——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他说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
第 8 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B.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导致新闻事业的革命的事实已被多次证实。
C.细长的双腿的仙鹤,身材苗条的白鹳,在画中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D.青年画家不得不以杂志小说的插图来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而这些小说则是青年作家为了铺平文学道路而创作的。
二、课文理解(每题5分,共35分)
第 9 题 “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说明当时我的脾气暴躁到了极点,让母亲很害怕。
第 10 题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表现出老贝尔曼性格的暴躁。
第 11 题 一片常春藤叶,它本身不是一幅画,可它超越了叶子和画的意义,比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更有价值。
第 12 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因此,这一天,给我光明的第二天,我将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我会看见那些我凭借触摸所知道的东西。更妙的是,整个壮丽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打开,从富有宁静的宗教色彩的意大利早期艺术及至带有狂想风格的现代派艺术。我将细心地观察拉斐尔、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我要饱览维洛内萨的温暖色彩,研究艾尔格列科的奥秘,从科罗的绘画中重新观察大自然。啊,你们有眼睛的人们竟能欣赏到历代艺术中这么丰富的意味和美!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大的艺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肤浅的印象。艺术家们告诉我,为了达到深刻而真正的艺术鉴赏,一个人必须训练眼睛。 一个人必须通过经验学习判断线条、构图、形式和颜色的品质优劣。假如我有视觉从事这么使人着迷的研究,该是多么幸福啊!但是,我听说,对于你们有眼睛的许多人,艺术世界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世界。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首都艺术博物馆,它存放着美的钥匙。但是,看得见的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到首都艺术博物馆去寻找这把美的钥匙。同样的钥匙还在较小的博物馆中甚或在小图书馆书架上等待着。但是,在我假想的有视觉的有限时间里,我应当挑选一把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开启藏有最大宝藏的地方。 ——节选自[美]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2、“我将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一句中“人类的灵魂”是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人类精神以及思想。
第 13 题 “为了达到深刻而真正的艺术鉴赏,一个人必须训练眼睛。”意思是说真正进行艺术鉴赏的人必须拥有敏锐的视力。
第 14 题 在第一段中,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名画名家,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表现作者的博学,说明她学习的刻苦与勤奋。
B.突出艺术世界绚丽的美。
C.表现作者对艺术探索的渴望。
D.表现博物馆藏品的丰富。
E.说明老师对她的教育的成功。
第 15 题 “但是,我听说,对于你们有眼睛的许多人,艺术世界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世界。”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世界非常深奥,人们很难真正理解。
B.艺术世界只有通过眼睛才能去发现和了解。
C.只有盲人才能真正走进艺术世界,触摸艺术的灵魂。
D.有视觉的很多人没有去追求、探索艺术之美。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
第 16 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第 17 题 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第 18 题 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第 19 题 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述最全面的一项为( )
A.由菊花怀念母亲,我体悟到母亲的爱和良苦用心;同时表现我摆脱痛苦,变得坚强,让生命之花开的灿烂,结构上照应上文。
B.表明“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结构上照应上文。
C.渲染环境,通过萧瑟的秋风,表现作者内心的苍凉。
D.表达没有能和母亲一起看菊花的遗憾。
第 20 题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
B. 文中第1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3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两个细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痛苦的体谅。
C. 文章第2段和第5段两次写到了“我”对母亲病情的不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的母亲的伟大。
D. 文章第3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关注着儿子的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E. 文章第6段写母亲临终前,“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强调两个“艰难”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