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默写(每题5分,共25分)
第 1 题 下列语句与原文一致的一句是
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第 2 题 下列四句诗的作者分别是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①王湾 ②李白 ③杜甫 ④晏殊
B.①王勃 ②王湾 ③李煜 ④白居易
C.①王勃 ②王维 ③杜甫 ④刘禹锡
D.①李贺 ②王维 ③李煜 ④白居易
第 3 题 下列诗句与诗名、作者能够一一对应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李商隐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破阵子》——苏轼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渔家傲》——辛弃疾
第 4 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请选择合适的项填入文中划线处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C.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蔓不枝
D.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中通外直
第 5 题 下列关于颜色的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① 杨阴里白沙堤②将军 发征夫泪③落 不是无情物 ④留取 心照汗青⑤秋天漠漠向昏
A.①绿 ②白 ③红 ④丹 ⑤黑
B.①白 ②黄 ③红 ④丹 ⑤黑
C.①绿 ②白 ③黄 ④红 ⑤黄
D.①白 ②黄 ③黄 ④红 ⑤黄
二、课文理解(每题2分,共20分)
第 6 题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作者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可谓精妙传神。
第 7 题 《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用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方式树立陈胜在群众心中的领袖地位,造成了“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的效果,生动的表现了士卒敬畏陈胜的神态,显示了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第 8 题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写出了鱼的游动,又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写鱼是明写,写水是暗写。
第 9 题 《捕蛇者说》通过描写蒋氏三代人的遭遇,揭示了捕蛇人渴望更换差使、改变命运的愿望。
第 10 题 《岳阳楼记》一文作者范仲淹通过自己登临岳阳楼的所见所闻,描绘了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景象,由此,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第 11 题 《陋室铭》中“德馨”两字是全文的题眼,因主人的“德馨”而使陋室生辉,这就点明了短文的主旨。
第 12 题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作者通过生活情况、学习条件、师生态度等方面的对比,自然引出要说的道理: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不精、不成,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专。
第 13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塑造了一个能够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的明君齐威王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敢于直谏、忠诚爱国的臣子邹忌的形象。
第 14 题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征伐魏之前,对后主刘禅的叮咛和嘱托,奏章明确指出了刘禅的不足,告诫后主应当如何做,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赤诚。
第 15 题 《愚公移山》一文中愚公和智叟的矛盾,实际表现了创新思想和保守思想之间的斗争。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三、阅读理解(共55分)
第 16 题
(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相关练习(每题5分,共15分)
第 17 题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征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
B.全石以为底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第 18 题 下列选项中对“以其境过清”一句中的“清”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清冷
B.指小石潭水的清澈
C.指作者此时心情的凄清
D.指小石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相关练习(每题5分,共20分)
第 19 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第 20 题
第 21 题 下列语句中不能直接体现曹刿具有“远谋”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齐师败绩。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刿曰:“未可。”
第 22 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勺之战”胜利因素的一项是
A.鲁庄公“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鲁军一鼓作气,齐军士气衰竭。
C.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曹刿政治、军事上的远谋。
(三)阅读韩愈的《马说》,完成相关题目(每题5分,共20分)
第 23 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 24 题
第 25 题 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A.安求/其能千里也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才美/不外见
第 26 题 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马喻人,表达了“千里马”要主动争取表现的机会,展示才华的观点。
B.本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C.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不满。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的有力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