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搜索:  
热门关键字: 会计师 工程师 公务员 司法 报关员 执业药师 执业医师
所需点数:0
卷面总分:100
参考人数:6
答题时间:30 分
试题星级:
试卷来源: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0-3-6
上传者:admin
试卷说明
    一、基础知识(每题5分,共25分)
    1 下列四个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 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A.检阅 久违 崇拜 恐惧
    B.遗撼 蔚蓝 贻误 斑斓
    C.驾驭 饶幸 咀嚼 惆怅
    D.浩劫 遐想 诞生 干躁


    3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恭维 引诱 殷红 辩认
    B.皎洁 嗜好 真挚 抱歉
    C.审判 和煦 遐想 开辟
    D.依偎 咀嚼 恼怒 轻盈


    4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儿是静静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平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鳞鳞涟漪。
    B.同样地,在柜台前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入秋以来望着沉重的稻穗所感到的快乐。
    C.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
    D.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潦亮地响着。
    B.我只看到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海面上闪砾着金鳞似的细浪。
    C.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D.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娇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二、课文理解(每题2分,共20分)
    6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 《呼兰河传》这篇充满深情的散文中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看似极平淡的语言,营造了悠扬又惆怅的氛围。真实地记录了萧红自己无忧无虑、无拘束的童年,这份自由纯真的生活,吸引她长大后也能时时忆起故园。


    7 在《给我的孩子们》中,虽是父亲与儿女对话,但正因为作者丰子恺能够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营造平等的气氛。同时,作者也含蓄地表达出对于孩子们的天性在社会中畸形发展、率真必定会渐渐失落的悲哀。


    8 藤野先生在《谨忆周树人君》中说:“我虽然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可见,的确是因为他给予了鲁迅一些特殊的关爱,才让鲁迅在仙台留学期间形成了清晰的人生理想,鞭策他今后笔耕不辍。即使多年以后亦能深深怀念。


    9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沙漠里千百年来被视作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一是“魔鬼的海”,二是“鸣沙”,从科学角度作了正确的解释。


    10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将“河畔的金柳”比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接着又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成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写出了学子作别母校时的洒脱不羁,愿尽快融入广阔社会。


    11 舒乙在《都市精灵》一文中通过喜鹊、小松鼠、老鸹等小动物在北京的过去与现状的描写,提出自然界的所有生灵都应得到尊重与保护,使之与人类友好相处。


    12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由一开始不经意间瞥见于勒,远远地粗疏地看;变为怀疑那人是于勒,拉近距离看;最后的近距离描写,直呼“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描写一次比一次详细切近,情感一次次强烈,表现“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


    13 叶圣陶写《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用“标本”一词来概括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讲究亭台杆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涉及苏州园林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布局安排的内在规律。


    14 在《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者“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说明作者在泉水的旋律中得到了放松,心生爱怜,听出了佛门子弟虔诚的宗教感情。


    15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赵丽宏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文学世界与广阔的社会生活。标题用比喻,设置悬念——不知门内是怎样的神奇曼妙天地,用第二人称的“你”展开对话,能够拉近与青少年读者的距离,增强吸引力。


    三、阅读理解(共55分)
     
    (一)阅读《卜算子 咏梅》,回答16-18题(每题5分,共15分)

    (一)阅读《卜算子 咏梅》,回答16-18题(每题5分,共15分)

    卜算子 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616、关于这首词中的梅花形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美丽、积极、坚贞,不愁苦,总欢笑。

    B.梅花不孤傲,却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C.本词中的梅花傲寒俊俏,积极向上又谦逊伟大。

    D.梅花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羡慕嫉妒。



    17 下列关于这首词中的对比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悬崖百丈冰”与“花枝俏”的对比:天气苦寒,梅花却凌寒独自开放。
    B.“不争春”与“报春”的对比:梅花开得早,却只报春不争春。
    C.“山花烂漫”与“丛中笑”的对比:山花烂漫开放,它是百花领袖,浅笑盈盈,立于群芳枝头。
    D.“送春归”与“迎春到”的对比:送春归是伤感的,迎春到是喜悦的。漫天飞雪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字里行间流露喜悦的心情。


    18 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B.从这首词可见作者所褒扬的精神:充满昂扬的斗志,积极应对生活。
    C.本词气魄宏大,语言俏丽,浓艳,有悲壮的历史苍凉气息。
    D.本词一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新气象新格调。


    (二) 阅读《紫藤萝瀑布》节选,回答19-22题(每题5分,共20分)
    19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5)“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7)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8)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下列关于文中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把整片垂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突出花的繁茂。
    B.“像迸溅的水花。”通过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突出了它的质感,像水一样晶莹剔透。“迸溅”两字,赋予花以动感,让人感觉到它不是静止的,而是跳动的。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以动写静,把花比喻成同龄的小孩,像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多、开得茂盛以及花的可爱,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D.“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把待开的花比作“忍俊不禁的笑容”,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紫藤萝花欲开的情形。


    20 下列关于文中句子的赏析感悟不合理的一项是
    A.“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笔下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之有更深刻的印象,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B.“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可见作者经过现实的重创打压后难以直面生活的艰难,不由得在繁盛开放的紫藤萝花架前停驻喘息。
    C.“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藤萝的花形,犹如瀑布,它旺盛的开放,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D.以“我在开花!”、“欢笑”、“挑逗”等语句,突出花具有人的灵气,以及童稚般的欢乐,花为自己的美丽存在而嬉闹。


    21 下列对文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选文中,作者分别从紫藤萝花的形状、颜色和香味三个方面来对花进行描写。
    B.作者对紫藤萝进行了全方位地刻画,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呈现了繁盛的美感。
    C.作者在描写紫藤萝花中加入了人情,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借景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
    D.本文先写花朵,次写花穗,再写花瀑,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22 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具有一语双关的作用:既能指紫藤萝花,又借指繁花背后的生命。其中哪一项的分析不恰当?
    A.“沉淀”:沉淀的浅紫色小花在眼前,生命力量也在其中积蓄。作者把紫藤萝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的思考:紫色深沉,生命永恒。
    B.“帆”:既指待放的花朵的形状,又是昂扬的生命风帆。
    C.“瀑布”:既指流动的紫藤萝花瀑,又是生命的长河。
    D.“仙露琼浆”:既指紫藤萝花不平凡的美,具有隐逸之气;它又是生命的活力孕育其中。


    (三)阅读《成功》节选,回答23-26题(每题5分,共20分)
    23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下列对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说自己“大题小作”,是强调他将“成功”这个广大的话题,化作极简单的努力,并在文中列举古人之例论证中心论点,以小见大。
    B.本文论证的问题能够说明历史上“江郎才尽”的故事: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文章脍炙人口;但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C.引用王国维“境界说”,是要强调若要成功,必经过“立志”、“获得”、“追求”三个过程。
    D.本文开头通过设问,引出“成功”这个话题;结尾提醒人们用勤奋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24 如果要补写一个名人事例来论证文章的中心,下面恰当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革命斗争中结下深情厚谊,至今传为佳话。
    B.陈景润得到华罗庚的赏识,从厦门大学调到中科院,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
    C.苏秦以锥刺股,终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D.少年大学生,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后来退学后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25 下列关于文中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的用语消极,束手无策。作者这样说,是为了强调机遇并非自己可以随意创造。
    B.“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作者在论述中并未将“天资”作为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因为我们无法决定先天,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争取成功。
    C.“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这里的“不敢”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对这些自命不凡者的鄙夷。
    D.“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作者畏惧学术权威王国维,不敢对他的理论提出质疑。


    26 下列说法中,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强调成功的后面蕴含着艰苦、勤奋的努力,并肯定天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B.《成功》是议论文,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述观点、分析问题。
    C.本文从“天资”、“勤奋”、“机遇”三方面全面论述了成功的条件。
    D.勤奋是成功最关键的条件。


考前必读
  • ·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就点击“点击进入考场”按钮即进入考场,开始计时。
  • · 考试过程中会在试卷的右侧会显示倒计时,您可以随时查看考试剩余时间。
  • · 选项前的单选框( )表示该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 · 选项前的复选框( )表示该题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 · 当完成试卷后,可以点击“我要交卷”按钮提交试卷。
  • · 主观题可以根据参考答案自己评分;
更多>>网校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