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搜索:  
热门关键字: 会计师 工程师 公务员 司法 报关员 执业药师 执业医师
所需点数:0
卷面总分:100
参考人数:0
答题时间:30 分
试题星级:
试卷来源: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0-3-6
上传者:admin
试卷说明
    一、基础知识(每题5分,共25分)
    1



    2 下列句子与课文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糜,故逐之。 (《曹刿论战》)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下列词语中古今同义的是
    A.卑鄙        
    B.牺牲         
    C.痛恨          
    D.和睦


    4


    5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是其中的名篇。
    B.《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D.《出师表》是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出师伐吴,出发前给后主刘禅写了这篇奏章。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语言运用题(每题5分,共15分)
    6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就消耗尽了。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我因此非常感谢,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皇宫中官员、丞相府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罚、论其优劣,不应当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7


    8 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可以一战。


    三、课文理解(每题2分,共20分)
    9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对,错误的选错。 《曹刿论战》记叙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点叙述了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争过程中的出色指挥,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10 《曹刿论战》一文中对曹刿的描述,在参与战争的指挥时只用了两个“未可”、两个“可矣”的话,和“下视”“登轼而望”等动作,就突出了他谨慎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


    11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末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句评论作结,深刻提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人恒过,然后能改……”一句扣住“动心忍性”四字,从反面进行论证;“入则无法家拂士……”一句则由个人推广到国家,从正面进行论证。


    13 《愚公移山》中愚公之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说明她看到了移山的困难,对愚公提出了委婉的劝告,语气中带着关切和担心。


    14 《曹刿论战》中“既克,公问其故”一句承上启下。鲁庄公胜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见他完全不懂军事,这一笔点出了他的“鄙”;同时也引出了曹刿的“论战”,表现了他的“远谋”。


    15 《鱼我所欲也》一文提出了孟子的主张:希望人们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


    16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开张圣听;二是赏罚公平;三是出师北伐。言辞恳切,感情真挚。


    17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露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全诗满怀豪情地表达了诗人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


    18 《出师表》中“驽钝”一词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暗指刘禅的无能,因此诸葛亮出师之前写下此表,言辞恳切地反复叮嘱,希望他不再昏庸,可见诸葛亮的用心良苦。


    四、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40分)
    19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19-22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


    21 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2 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首先从正面着手,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B.第二段,运用例证阐明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C.第三段,再举例从反面阐述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D.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23


    24(二) 阅读《出师表》,回答23-26题。

       



    25


    26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躬耕│于南阳

    27 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诸葛亮在建兴五年所作,人们称其为《前出师表》;而诸葛亮在建兴六年所上之表则是《后出师表》。
    B.本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叙述了作者自己的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和以身许国的经过;表达了自己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
    C.本文是诸葛亮的肺腑之言,不仅言辞质朴,恳切感人,而且每句话都既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不卑不亢,极为得体。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多次提到“先帝”,蕴含着他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同时也是希望刘禅能够效法先帝,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


考前必读
  • ·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就点击“点击进入考场”按钮即进入考场,开始计时。
  • · 考试过程中会在试卷的右侧会显示倒计时,您可以随时查看考试剩余时间。
  • · 选项前的单选框( )表示该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 · 选项前的复选框( )表示该题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 · 当完成试卷后,可以点击“我要交卷”按钮提交试卷。
  • · 主观题可以根据参考答案自己评分;
更多>>网校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