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题
(一)《成功》(每题5分,共15分)
第 17 题 文中引用韩文公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目的是什么?
A.是为了论证“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这一论点。
B.是为了引出并论证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
C.是为了强调勤奋的重要性。
D.是为了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唯一选择。
第 18 题 作者对待机遇是个怎样的态度?
A.作者认为机遇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B.作者认为机遇很重要,必须重视。
C.作者认为机遇可有可无,不必在意。
D.作者认为机遇的确很重要,但是难以捉摸。
(二)《学问和智慧》(每题5分,共15分)
第 19 题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但映射的范围却往往很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豌豆的杂交,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象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就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像探照灯一样,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寥廓天空。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样,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往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是靠得住,最为精深,最可宝贵。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A.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B.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C.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第 20 题 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A.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
C.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
D.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
第 21 题 第三段中划线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一触即破。 探照灯:形容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可以更有成就,更有知名度。
B.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一触即破。 探照灯:形容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有深度,有广度。
C.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只有外表的美丽而没有内涵。探照灯:形容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更易成功,可以找到成功的捷径。
(三)《纪念白求恩》节选(每题5分,共15分)
第 23 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 24 题 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第 25 题 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四)《敬业与乐业》节选(每题5分,共10分)
第 26 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怎样理解文中的“敬”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B.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要选择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做。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
D.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第 27 题 为什么该敬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B.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C.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D.因为这是上帝的安排,没有可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