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搜索:  
热门关键字: 会计师 工程师 公务员 司法 报关员 执业药师 执业医师
所需点数:0
卷面总分:100
参考人数:0
答题时间:30 分
试题星级:
试卷来源: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0-3-6
上传者:admin
试卷说明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每题5分,共40分)
    1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戳穿     干躁     相题并论     诲人不倦
    B.愕然     尘埃     随心所欲     饶有兴味
    C.笃信     骄健     莫名其妙     眼花瞭乱
    D.徒然     蓝球     谈笑风声     水乳交融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仅仅________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 (2)如何________核污染是核能利用中的一个大问题。 (3)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________跌倒。
    A.防止  防备  防御         
    B.防备  防御  防止
    C.防备  防止  防御        
    D.防御  防止  防备


    4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________________。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5 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全对的一项是 (1)如何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3)食物就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4)有时候,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A.分类别    打比方   下定义   列数据
    B.作诠释    举例子   下定义   列数据
    C.分类别    打比方   作诠释   举例子
    D.作诠释    作比较   下定义   举例子


    6


    7 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我们①认识什么事物,②必须全面去看,③要看到它的正面,④要看到它的反面,否则⑤不能有较完全和正确的认识。
    A.①如果    ②就   ③既      ④又   ⑤都    
    B.①即使    ②也   ③虽     ④更    ⑤却    
    C.①无论    ②都   ③不但  ④还    ⑤就    
    D.①不管    ②就   ③与其  ④不如  ⑤也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一、课文理解(每题2分,共20分)
    9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对,错误的选错。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中“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这一句,“更”可以换成“也”,“当然”可以换成“所以”,意思不变。


    10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中“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笃信”可以用“相信”替换。


    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主要是驳斥东晋僧人《佛国记》的错误说法。


    12 《宇宙里有些什么》中“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这里的“至少有”不能去掉。


    13 “宇宙里有些什么?”对这一问题回答最恰当的是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


    14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作者借来作为标题,而且贯穿全篇,引起每一层说明,这样写很能吸引人。


    15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中“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两个句子都是设问句,目的是引出下文。


    16 《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四次出海都是作为随船医生出去的。


    17 《格列佛游记》用“大人国”、“小人国”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讽刺的色彩。


    18 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斯威夫特的名著《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长篇小说,其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作家将真实的情节与幻想的细节描写巧妙地结合。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三、阅读理解(每题4分,共40分)
    19 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选)及【丁】段内容,完成19—22题。   【甲】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②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④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⑤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⑥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⑦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 【乙】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②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③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④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⑤野生状态中,在阳光强烈的地方,红、橙、黄花反射了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⑥在树林下、草丛间阳光弱的地方,蓝花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 【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丁】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经过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甲】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⑥⑤⑦②
    C.①④⑤⑥⑦②③
    D.①⑤⑥④③⑦②


    20 【乙】段文字的层次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并列
    B.正反对比
    C.逐层推进
    D.先总说后分说


    21 对【丙】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亿万年前的裸子植物全都是风媒花。
    B.随着昆虫的繁生,裸子植物变成了被子植物。
    C.被子植物的花瓣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香味。这样可以吸引昆虫。
    D.裸子植物依靠风力传粉受精,被子植物主要依靠昆虫传粉受精。


    22 下面对【甲】【丁】两个文段中相关信息的分析陈述准确的一项是
    A.花青素不但决定花的种类、变化,还决定花的色彩、形态。
    B.【甲】文主要运用了分类的方法来说明,【丁】文突出运用了比较和举例的方法来说明。
    C.【丁】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有重复之嫌,完全可以删掉其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
    D.人工选择或者是人工栽培是非常简单和容易成功的。


    23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阅读《于园》,完成23—26题。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24


    25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下面对本文空间顺序概括正确的是
    A.前堂的石坡——后厅临大池——卧房槛外——再后一水阁
    B.前堂的石坡——卧房槛外——后厅临大池——再后一水阁
    C.后厅临大池——前堂的石坡——卧房槛外——再后一水阁
    D.后厅临大池——卧房槛外——前堂的石坡——再后一水阁


    26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阅读《巍巍中山陵》选段,回答26——28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平台四周景物的“气象万千”的?(双选题)
    A.阳光灿烂之时      
    B.近观之时          
    C.日出日没之际 
    D.远眺之时          
    E.晨烟夕雾之时


    27 文中划线句是两处比喻,这两处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调换,这两个比喻句都形容出了平台所见景色。
    B.可以调换,这两个比喻句都用画来比喻气象万千的景色,效果相同。
    C.不可以调换。工笔画精细入微而泼墨山水画则朦朦胧胧,阳光灿烂之时视线很好,故比作工笔画;而日出日没之际则视线朦胧模糊,故比作泼墨山水。
    D.不可以调换,由于“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屏”“带”都是长型的,故只能比作“工笔长卷。”


    28 这篇文章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要写在平台所见到的气象万千的景象?是否偏离题意?下面说法不准确的是
    A.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山陵地理环境的“巍巍”。
    B.能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C.这样写使文章描写生动,更具文学色彩。
    D.这样写更能表现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


考前必读
  • ·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就点击“点击进入考场”按钮即进入考场,开始计时。
  • · 考试过程中会在试卷的右侧会显示倒计时,您可以随时查看考试剩余时间。
  • · 选项前的单选框( )表示该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 · 选项前的复选框( )表示该题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 · 当完成试卷后,可以点击“我要交卷”按钮提交试卷。
  • · 主观题可以根据参考答案自己评分;
更多>>网校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