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06111600797.gif)
第 2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06124203854.gif)
第 3 题
下面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5分)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为天下唱。
C.卜者知其指意。
D.将军身被坚执锐。
第 4 题
下列句子符合课文原文的是( )(5分)
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B.及郡下,谐太守,说如此。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 5 题
下列并非省略句的是( )(5分)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C.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D.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 6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12090943792.gif)
第 7 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陈涉世家》出自《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B.《桃花源记》出自《陶渊明集》,作者是西晋文学家陶渊明,此文是《桃花源诗并序》的 “序”。
C.《捕蛇者说》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他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马说》。
D.《醉翁亭记》作者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字永叔,号醉翁、东坡居士,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 8 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在市运会的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B.郎铮艰难地举起右手,向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C.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D.沿线的拆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是轻轨如期开通的条件之一。
二、课文理解(20分)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请在中括号打“√”或“×”。 ( )9、“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他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
第 10 题
( )10、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表述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第 11 题
( )11、“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桃花源记》,多少年来,这个成语已成为中国人民天上人间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由于这种理想境界暂时还不能实现,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暂时不能实现的远大目标。
第 12 题
(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章的深层含义上看,这样写,给读者留下一个发挥丰富想象力的广阔空间,国家的、民族的、个人的多少兴亡盛衰沉浮成败尽在这“一一”中。
第 13 题
( )1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的“东西”并非实指东西方向,而是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的意思,抒写了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自由解脱的情态。
第 14 题
( )14、“永之人争奔走焉”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一个“争”字点出永州百姓争先恐后要抢这种美差,过上较富裕的生活。
第 15 题
( )15、“记”这种文体主要用来叙事,故《岳阳楼记》着重记叙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第 16 题
( )16、写朋友滕子京“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政绩,反映了作者范仲淹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应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如何对待贬谪展开的。
第 17 题
( )1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里写到了清晨飘散开来的淡雾,傍晚聚拢来的烟云,春季发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苍翠的绿树,秋季洁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头。一切都那么色彩分明,浓艳绮丽。
第 18 题
( )18、“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却不明说太守是谁,并非作者故弄玄虚,而是埋下伏笔,结尾方点明“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显得文章曲折有致,有首尾照应之效。
第 19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12094758574.gif)
第 20 题
化静为动是文人骚客们常用的一种写景方法,能使景物生动,充满灵气。请选出以下没有这种效果的一项(5分)( )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沁园春雪》)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第 21 题
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有误的项是( )(5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句: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句:湍急的水流像箭一样快,汹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句:(高山)依凭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句: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第 22 题
文中直接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4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第 23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12095702265.gif)
第 24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12100022837.gif)
第 25 题
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桃花源记》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第 26 题
【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的共同之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5分) A、官员清正爱民,能与民同乐。
B.民风淳朴。
C.人与人和乐相处。
D.人民生活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