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搜索:  
热门关键字: 会计师 工程师 公务员 司法 报关员 执业药师 执业医师
所需点数:0
卷面总分:100
参考人数:0
答题时间:30 分
试题星级:
试卷来源: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0-3-6
上传者:admin
试卷说明
    1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错综复杂  鞭僻入里  焚膏油以继晷  独自为政
    B.食古不化  融汇贯通  物竞天择  家喻户晓
    C.豁然贯通  推陈出新  无关宏旨  两脚书橱
    D.劳而无工  高头讲章  读破五车  瞬起瞬灭


    3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5分)
    A.言简意赅:言语简练,意思完备而深刻。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B.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去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C.冬烘先生:旧指不高明的塾师,含讥讽意,指其思想迂腐、见识浅陋。
    D.读书得间:意思是读书的时候要有时间,要有空闲。


    4


    5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我们学校几个教学处的教师,经常到班上听课。
    B.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努力学习,我文史方面的知识更加丰富了。
    C.读者来信反映的问题,基本是完全真实的。
    D.大家认真观看和聆听着台上的表演。


    6 “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是(       )(5分)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7


    8 能恰当概括下面这段内容的是(      )(5分)     生命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观点自古有之。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由“特殊”行星的物理环境造化的生命—一这里指的是地球上的生命,是由简单的无机物质发展而来,虽说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非常复杂,但生命现象一经开始,就会逐步地向智慧生命阶段发展。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天文学上的一个影子是大体演化理论。美国著名的大文学家沙普利说过:“生命是广泛存在的,它是宇宙演化的自然产物。”
    A.在宇宙中,生命的发展是普遍现象。
    B.生命是由特定的物理环境造化而成的。
    C.生命必然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D.天文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生命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部分     课文理解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用对或错表示。(每题2分)
    9 (  )9.季羡林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因此我们束手无策,只能坐等“机遇”。


    10 (  )10.“造就你自己的规则”。“自己的规则”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法则,这种法则是个性化的,所以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法则。


    11 (  )11.“顺其自然”,按照“人们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所以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需要做什么,只要等着事情发生后再来面对结果就可以了,“无为而治”往往能解决很多问题。


    12 (  )12.有智慧的书“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无智慧的书“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所以看一本书有没有智慧主要在于能不能给读者启示或启发。


    13 (  )13.爱因斯坦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其原因就在于只重视积累而缺少发现意识。


    14 (  )14.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所以才德和美貌是没法并存一身的。


    15 (  )15.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因此,不能凭一种固定思维定出美的规格。至上的美是需要凭借灵感依靠慧眼发现的。


    16 (  )16.看到画面之外,就是要有创造性思维,要善于透过表象看本质。


    17 (  )17.“有学问”的人往往很“渊博”,显得很聪明,一定是个智慧者。


    18 ( )18.季羡林引用并分析王国维的经典比喻,说明勤奋是成功之道。作者很赞成“预期——勤奋——成功”的“成功之道”,所以只要我们勤奋努力,不管什么目标都可以达到。


    19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成功》,完成19—22题。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号召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文中引用了许多典故,下列典故和人物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囊萤   ②映雪   ③悬梁   ④刺股 战国时苏秦(     )  晋代的孙康(     )  晋代的车胤(     ) 汉代的孙敬(     )
    A.③②①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20 下面句子含有讽刺意味的一项是(    )
    A.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B.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同一词。
    C.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D.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21 对“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一生下来就有天赋的差异,因此天赋的高低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B.人与人生活的文化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受到的精神熏染也不一样,所以天资一旦形成便无法改变。
    C.天资是由“天”来注定的,我们无能为力,只有“认命”“顺乎天意”。
    D.虽然人与人有先天和后天环境形成的天资上的差别,但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反之,只要经过后天的努力,一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22 文章在论述问题时用谈话的方式,却并不随便,下列句子中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A.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B.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C.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D.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2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     ①有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对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说:“你的文凭代表你应有的文化程度,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3个月。要想在我这里干下去,就必须知道你该学些什么东西。如果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新东西,你的文凭在我这里就会失效。”     ②企业招聘人才,文凭是敲门砖,进门之后,悟性才是开锁的钥匙和向上的阶梯。同是学士、硕士、博士,甚至是同校同届同专业,文凭虽相同,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遛就见了分晓。同在一个部室,甚至同做一份相近的工作,悟性深浅、敬业精勤与否,则是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大学毕业生小方和小安同时被招聘到某公司运输部。小方按部就班,认认真真地完成经理交办的每项工作,没出什么差错,他自己也比较满意。但小安却并没有安于现状。在对客户的分析中,他发现京津冀鲁等地的货物运输近期常有滞期现象,多是由于修路造成。于是,他通过电脑交通网络,对北京周边各交通干线的路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摸底,并于每天列出一份动态的路况交通图送给经理参阅。就是这份动态的路况图,对公司的货物运输起了重要的疏导作用,不但缩短了有效运输时间,而且减少了因堵车、绕行而产生的运输费用,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奖励。当然,3个月后,继续聘用的是善于“用”脑子干的小安。     ③知识的积累,不应是一种“死积累”,这种积累多了,常常是为积累所累,让人感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知识的积累,应当是“活”的,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这本身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号入座就能解决的问题。善悟之人,就是善于把知识用“活”的人。常听有些人说某些学生是“高分低能”,这类学生“死读”的精神虽可嘉,但到了工作岗位上就毫无优势可言。学富五车却无锦囊妙计,因而常常不受尊敬,四处碰壁。要想活学活用,就要不断实践,并善于调查研究。柳宗元遇“捕蛇者”,才知“苛政猛于虎”,于是便有了《捕蛇者说》,“以俊夫观人风者得焉”。要想活学活用,就要学习一些思维的规律与方式,这叫“开窍”。庄子在《应帝王》篇中讲,要治浑沌之人,必须开凿“七窍”。其实,开窍,无非是找到打开思路的钥匙,学一点认识论和辩证法。     ④古代老子开窍于朴素的唯物论,今朝导师伟人开窍于辩证法。作为一名想要事业有成的人,也只有循此捷径去开窍悟道,才能让你的文凭货真价实,即使再过3个月也不会轻易失效。       根据全文内容,说说第①段中“就必须知道你该学些什么”这句话的含义。下面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要适应自己的工作                  ②要根据工作的特点有所思考 ③要有所发现,要有创新思路          ④要提高工作效率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 第②段论述的主要观点是(     )
    A.文凭并不重要,悟性才是开锁的钥匙和向上的阶梯。
    B.工作中,悟性深浅、敬业精勤与否,是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
    C.小方不懂得在工作中学习,没有自己的发现,没有创造性的认识和见解。
    D.不要安于勤恳认真工作的现状,那样永远只能做“老黄牛”。


    25 对 “死积累”和“开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积累”:扎实地积累知识。 ②“死积累”:只是死记现成的知识概念。 ③“开窍”:开始长见识。 ④“开窍”:学习思维的规律与方式,找到打开思路的钥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个岗位上不需要按部就班地做事,要把精力主要用在发现公司的问题上。
    B.学富五车不如锦囊妙计受尊敬、受欢迎。
    C.企业招聘员工应该更多地看重能力,文凭可以不论。
    D.要想事业有成,必须善于在实践中活学活用知识,并逐步达到开窍悟道的境


考前必读
  • ·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就点击“点击进入考场”按钮即进入考场,开始计时。
  • · 考试过程中会在试卷的右侧会显示倒计时,您可以随时查看考试剩余时间。
  • · 选项前的单选框( )表示该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 · 选项前的复选框( )表示该题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 · 当完成试卷后,可以点击“我要交卷”按钮提交试卷。
  • · 主观题可以根据参考答案自己评分;
更多>>网校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