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搜索:  
热门关键字: 会计师 工程师 公务员 司法 报关员 执业药师 执业医师
所需点数:0
卷面总分:100
参考人数:0
答题时间:30 分
试题星级:
试卷来源: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0-3-6
上传者:admin
试卷说明
    1


    2 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5分)
    A.心往神驰  如愿以偿  浮想联翩  千峰竞秀
    B.登峰造级  望而生畏  仙山琼阁  能工巧匠
    C.玲珑剔透  瘦骨嶙峋  冷冷淙淙  枝繁叶茂
    D.新陈待谢  分道扬镳  含苞欲放  喷薄而出


    3 下列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5分)     然相异    繁花似            跃之心    万籁    寂
    A.炯  锦  鹊  俱 
    B.迥  锦  雀  俱 
    C.迥  景  雀  具 
    D.炯  景  鹊  具


    4 下列要求背诵的古诗,其诗题、作者、朝代搭配无误的一组是(    )(5分)
    A.《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杜甫
    B.《凉州词》——唐代——王之涣
    C.《塞下曲》——宋代——卢纶
    D.《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宋代——杨万里


    5 下列古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   
    B.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月黑燕飞高,单于夜遁逃。   
    D.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语言运用(15分)
    6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在天山的高处,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 ① ,使湖光天影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秀美的湖上,惟一活动的就是天鹅, ② 。大地慷慨地赐予人类这宁静的自然环境。
    A. ①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衬托了湖面的幽静
    B. ①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湖水的明净衬托了天鹅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C.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    ②湖水的明净衬托了天鹅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D.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    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衬托了湖面的幽静


    7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5分)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8 中国科学院刚成立,郭沫若请著名科学家严济慈担任领导工作,严济慈对郭老说:“科学家离开实验室,科学生命就等于结束了。”面对他委婉拒绝,郭老采取了效果最好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是(  )(5分)
    A.你说错了,科学家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奉献的精神。
    B.你说得对,但是组织的决定必须服从,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C.你说错了,领导科学院的工作,仍然可以延续你的科学生命。
    D.你说得对,但是如果你能因此使千百万人进人实验室,这不是更伟大吗?


    三、课文理解(40分)
    9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用对或错表示。(  )9、课文《鼎湖山听泉》是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的(寒翠桥——补山亭——庆云寺),按照地点的变化移步换景,逐渐描摹山泉的形态和精神,同时为了体现观赏景物的背景,还约略交待了时间的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10 (  )10、课文《鼎湖山听泉》第5段写庆云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状况,这是一段描写性文字,以“千人锅”之大让人们想见古刹当年的盛况。


    11 (  )11、课文《鼎湖山听泉》第6、7段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并未提到“泉”,明显偏离了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


    12 (  )12、课文《鼎湖山听泉》在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的嬗变,从一开始的略带怅然到初闻泉声后的顿生雀跃之心,然后见泉思女,萌生爱意,最后在听泉中生感生悟生愿,使文章感情自然升华到顶点。


    13 (  )13、课文《林中小溪》具有诗的深警和反复回荡的旋律,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14 (  )14、课文《林中小溪》描写的一些景物,如化为水塘的洼地、被冬雪压弯的大灌木的枝条、漂在水中的树种、困在水湾中的小狗鱼等,象征着一种令人留恋的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衬托了小溪的奔腾激荡。


    15 (  )15、课文《林中小溪》采用了第一人称来述说,“我”是目击者、见证人,述说着小溪流经树林全程每一段中变化着的情态,所描写的景物也因此浸透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和美学评价。


    16 (  )16、“你顺着小溪会突然来到一个宁静的地方。你会听见,一只灰雀的低鸣和一只苍头燕雀惹动枯叶的簌簌声,竟会响遍整个树林。”这句话,运用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的反衬手法。如果去掉“竟”字,宁静的感觉会更加突出。


    17 (  )17、《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游记,它从俯、仰、平、近、远的多种角度介绍了黄山的景物,同时也综合运用了说明、叙述、描写、抒情的多种表达方式。如介绍关于黄山地质史就用了叙述


    18 (  )18、《画山绣水》这个标题使用了互文手法,形容桂林山水好像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一下子揭示出桂林山水的清新秀丽。


     
     (二)课内阅读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19选文第二段写鼎湖山满眼“浓碧”“湿绿”,与课题中的“听”泉有何联系?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5分)

    A.写树的浓密,表现环境的幽静,突出“听泉”的特点。
    B.因为绿树浓密,泉踪难以寻觅,听泉也就很自然了。
    C.树密绿浓,使得泉声越发悦耳,引人“倾听”。
    D.树的浓密是因为有丰富的泉水的滋养,而“湿”更于不经意中写到了山泉。


    20 对“此中精神”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5分)
    A.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令人身心俱净。
    B.指鼎湖山的自然环境,令人感到年轻而富有活力。
    C.指鼎湖山的自然环境,令人有佛家出尘脱俗之感。
    D.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让游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21 对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如果删去表达效果并无较大差别的一项是(    )(5分)
    A.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
    B.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
    C.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
    D.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22 对选文的语言特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5分)
    A.选文话语运用追求典雅凝重,多用书面语,如“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B.选文句式运用整散句夹杂,有变化,又有节律感,如“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C.选文运用了一些浅近的文言语句,体现出作者的文化底蕴,如“无可驻目之处……深得此中精神”。
    D.选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如把泉声比作老人在呼唤忘返的孩子,十分得体地传达出感情。


    四、课外阅读(20分)
    23 月光下的探访李汉荣    ①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音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单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③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④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那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天堂。   ⑤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选入时有改动)     一次月夜探访,竟让作者产生了做一只鸟的奇特想法,产生这种奇想的原因是(    )(5分)
    A.景色的优美打动了作者,使他产生羡慕之情。
    B.作者希望自己能融入大自然。
    C.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界弱小生灵的伟大。
    D.作者希望更多地了解自然界的生命。


    24 第②段和第④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不同的,如果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下面的哪个选项最准确?(    )(5分)
    A.第②段:释然  第④段:同情
    B.第②段:爱怜  第④段:敬畏
    C.第②段:担忧  第④段:惊叹
    D.第②段:怜悯  第④段:关注


    25 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这里包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一切伟大的生命都是平凡的,在简单平凡中才能创造伟大。
    B.“天堂”是人们对美好而圣洁的地方的喻称,作者用以形容空鸟巢,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C.作者赞颂了小鸟那种以最微薄的索取完成最神圣的奉献的精神。
    D.作者赞颂鸟巢的主人,是因为它从大自然获取了神秘的灵性,就像天堂一样。


    26 对选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的评析有误的选项是(    )(5分)  ①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A、句①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刻画出南山山坡月光流泻似雪的美丽景致。
    B.句①运用了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写法,描绘出妩媚静谧的奇异景色,为下文的“探访”作了美的铺垫。
    C.句②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将自己简单的卧室和书房说成自己的窝,表现出作者对简单朴素的日常生活的向往。
    D.句②运用想象,写出了作者成为鸟儿以后诗意般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的艳羡之情。


考前必读
  • ·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就点击“点击进入考场”按钮即进入考场,开始计时。
  • · 考试过程中会在试卷的右侧会显示倒计时,您可以随时查看考试剩余时间。
  • · 选项前的单选框( )表示该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 · 选项前的复选框( )表示该题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 · 当完成试卷后,可以点击“我要交卷”按钮提交试卷。
  • · 主观题可以根据参考答案自己评分;
更多>>网校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