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第 2 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籁俱寂 错综复杂 与日具增 寸积铢累
B.言简意赅 物竞天择 分道扬镳 鄙夷不屑
C.融汇贯通 登峰造极 浮光掠影 明眸善睐
D.惊惶失措 推成出新 家喻户晓 五彩缤纷
第 3 题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B.嘟哝: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C.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D.隽永:隽秀永远。
第 4 题 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第 5 题
B.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第 6 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B.《水浒传》,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C.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我们才能符合大好形势的要求。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
D.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大,流势很急。
第 7 题 下列各句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第 8 题 下列选项中,与原文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互联网开始在全世界普及的时候,美国的许多新闻媒体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新闻网站,利用互联网速度快、容量大、检索容易的特点,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了竞争。当时谁也没有考虑这种投资是否能够赢利,只想着先占领市场,不落潮流之后。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人们才发现,与以前经营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不一样,网络是个“烧钱的炉子”。许多网站在用完投资后纷纷垮台。一些大型新闻媒体的网站依赖传统媒体的支撑,虽然没有被冲垮,但也不得不改变以前那种疯狂的投资方式。网络如何能不依赖传统媒体而自立呢?经过深刻反思,他们悟出一条:信息不能免费。于是,美国网络媒体竞相出台各种办法增加收入。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向上网读者收费,二是靠广告挣钱。
A.美国新闻媒体在网络方面的投资经历了一个由疯狂到理智的过程。
B.同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有速度快、容量大、检索容易的优势。
C.事实证明,网络不能不依赖传统媒体而生存。
D.美国网络媒体计划以提供网络有偿信息服务的手段来增加收入。
二、 课文理解(每题2分,共20分)
第 9 题 《鼎湖山听泉》中,亭前仰望和殿前漫步部分,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偏离了文章的中心。
第 10 题 “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这一段对水塘的景色描写,都象征着平庸的生活。
第 11 题 《百合花》小说的结尾,新媳妇“气汹汹”地对卫生员说话,是因为卫生员觉得为难,而把她盖在小战士身上的被子拿下来了,所以她冲卫生员发火。
第 12 题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根本不存在,作者看不到希望。
第 13 题 《我的叔叔于勒》和《在烈日和暴雨下》都用了“哆嗦”,《我的叔叔于勒》中“我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哆嗦”是因为母亲看清楚了那个人真的是于勒,表示出令人憎恶的冷漠和势利。《在烈日和暴雨下》中“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里的“哆嗦”是因为天气太冷所致。
第 14 题 《一个深夜的记忆》先写月光引发的错觉,再写“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再写月光下眺望所见景物,觉得“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这种变化过程,表达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赢得光明的乐观情怀。
第 15 题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这段文字是从人的感受的角度写白鹭的美和魅力,是它给平淡、枯燥的乡居生活带来“清澄”的美。
第 16 题 《绿》中,作者一开始都是称“绿”为“她”,而后来又改称其为“你”,这可能是作者行文不够严谨。
第 17 题 余光中的《乡愁》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第 18 题 《囚绿记》的主题是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40分)
第 19 题 阅读《白鹭》,完成19—22题。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⑩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关于散文<白鹭>》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第 20 题 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下面所写的点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B.“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
C.“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D.《关于散文<白鹭>》最后一段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原文赞美白鹭的文字,反过来赞美《白鹭》一文,这是一种偷懒的办法,很轻而易举。
第 21 题 下列诗句的意境和本文最吻合的一项是( )
A.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杜牧《鹭鸶》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D.一把青秧趁手青, 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 白鹭飞来无处停。——虞似良《横溪堂春晓》
第 22 题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文章中哪句与之内容最为相近( )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B.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C.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D.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 23 题 阅读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完成23—26题。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 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选自《时文选粹》2004年第一辑,有删改)
联系选文语境,读读下面语句,从中反映了儿子怎样的个性特点,选出全对的一项( )
①儿子尚未参加创意比赛,就对妈妈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②(儿子)自语道:“在地下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③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A.①无理要求②胡思乱想③稚气未脱
B.①自信②富有想象力③稚气未脱
C.①无理要求②富有想象力③贪玩
D.①自信②胡思乱想③稚气未脱
第 24 题 儿子这么富有创意,必然有主客观的原因,下列选项中都是从文章中概括出来的一项是( ) ①阅读面宽。②有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③富有想象力。④多问几个假若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第 25 题 选文最后儿子的一句话出乎母亲的意料,请你结合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下列选项中母亲听了这话后不大可能有的心情或神情的一项( )
A.目瞪口呆
B.瞠目结舌
C.啼笑皆非
D.赞不绝口
第 26 题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富有创造力。
B.成绩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学生还应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C.家庭中,父母亲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给孩子创造民主的环境,不要去管孩子的学习成绩。
D.创意与成绩并不矛盾,有了好的创意能使成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