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搜索:  
热门关键字: 会计师 工程师 公务员 司法 报关员 执业药师 执业医师
所需点数:0
卷面总分:100
参考人数:0
答题时间:30 分
试题星级:
试卷来源: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0-3-6
上传者:admin
试卷说明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每题5分,共40分)
    1



    2


    3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悲恸欲绝   热泪盈眶    失魂落魄   辗转返侧
    B.无精打彩   莫名奇妙    衣衫褴褛   无缘无故
    C.气势凶凶   情不能己    头荤目眩   老境颓唐
    D.饮泣吞声   蹑手蹑脚    睡眼惺忪   万籁俱寂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正考虑在最近的20至30年内建造5条跨海隧道。
    B.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养、收获。
    C.连战、宋楚瑜对大陆的访问,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
    D.在首个国家湿地公园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5 对《己亥杂诗》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以落花自喻,抒发了末路英雄身处绝境的悲凉之情。
    B.“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让人体味出他对京都的留恋,也隐含了仕途蹭蹬,不为世用的感叹。
    C.最后两句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应该说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D.全诗体现了诗人两种心情,前两句是抒发抑郁苦闷之情;后两句抒发了不甘寂寞消沉,不惜献身为变革现实贡献力量的热情。


    6 下面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珠穆朗玛峰大本营5月13日电(特约记者怿)今天19时,正在前进营地中的中国搜狐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发来消息说,各国登山队决定共同出资金3000美元,请夏尔巴人修建被损毁的海拔7000~8000米的路线。中国搜狐登山队将出资金500美元。今天,大本营收到了从瑞士传来的气象预报:17日至18日珠峰天气状况良好。中国搜狐登山队决定,将按原计划登顶,具体由副总指挥尼玛次仁视当时情况决定。跟随中国登山队冲顶的外国队伍可能包括韩国队。
    A.各国登山队决定出资修建被损坏的路线。
    B.中国搜狐登山队17~18日(按原计划)登顶。
    C.中国搜狐登山队将出资金500美元。
    D.跟随中国登山队冲顶的外国队伍可能包括韩国队。


    7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持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个别字词。下面各句中最符合语意的一项是(      )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的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A. ①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②岭南建筑以简炼、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 ③岭南建筑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B. ①它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②它在通风、隔热、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③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C. ① 岭南建筑以风貌著称  ②岭南建筑的方面极具特色 ③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D. ① 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②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③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8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请为“梨花院落溶溶月”拟一个下联。下列选项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丁香初绽悠悠云             
    B.带水芙蓉点点雨
    C.柳絮池塘淡淡风            
    D. 榆藿临窗片片雪


    二、课文理解 (对的选对,错的选错 每题2分,共20分)
    9 《背影》作者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10 《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写了感人至深的父子深情。


    11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句话中“攀”“缩”“倾”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12 《甜甜的泥土》开头的景物描写:“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天还很冷。”突出了小亮的悲惨生活,为下文妈妈来看他作铺垫。


    13 《甜甜的泥土》中的小亮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


    14  14.“她把我负在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巡阅’着。”这里的“巡阅”加上引号,表示大词小用,表明在母亲的心目中,让幼小的“我”看看元宵节的灯火是一件十分郑重的事情。


    15 “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这句中的“这样”指母亲深夜为“我”做鞋。


    16



    17 《父母的心》开头勾勒了贵夫人与一位穷人的不同形象,用贵夫人的形象来与穷人夫妇的形象形成对比,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开展。


    18



    三、阅读理解 (每题5分,共40分)
    19 阅读《人琴俱亡》完成19—22题  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B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C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D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0


    21 下面对划线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B.为什么都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C.子敬喜欢白色的琴,子猷就径直进去坐在子敬的灵床上。
    D.因为痛哭得太久,过了一个多月也死了。


    2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子敬琴弹,而弦既不调”,原因是子敬生前没有将弦调好。
    B.王子猷在听到子敬去世的消息没有哭,并非是他与子敬没有感情,而是将痛苦埋在心底。
    C.课文没有交代子敬死亡的消息,主要是因为这不是文章交代的重点,写子猷的死也是一笔带过,但读者已感悟到他去世的原因也是由于他过度伤心加上自己也已病重而造成的。
    D.全文重在记叙,但抒情显露于字里行间,平静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他们的兄弟情深。


    2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                             不知有花   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作者:张晓风略有改动)     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突出了我们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神态。
    B.“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桐花不求绚丽,甘于平庸的特点。
    C.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是动作描写,突出了农妇面对桐花淡定平静的神情。
    D.“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这里用动词“争”和“竞”写出了落日的壮美,表现了晚霞流动变化的动态,使人震撼。


    24 下边是对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的作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A.前后呼应,表达对山村女子和老尼的羡慕。
    B.前后呼应,表达对生活于美景中而不珍惜的人的不满。
    C.第一处引出下文议论,第二处呼应第一处,并收束全文,表达对亲近自然并融入自然的羡慕。
    D.第一处承上启下,表达对于山村女子和老尼生活于美景而不自知的不满。第二处照应前文,总结作者从中进一步的领悟,渴望亲近自然、融入自然。


    25 文章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文章的主题。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是。文章主要写我们喜欢满山遍野的桐花,并为此感到惊心动魄。写少年时看晚霞落日与主题无关。
    B.是。文章写农妇对待满山桐花的视而不见,表现了农妇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
    C.没有。文章并没有游离主题,写少年看晚霞落日是为了引出老尼对落日的态度来反衬农妇对桐花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主题。
    D.没有。文章并没有游离主题,写少年看晚霞落日是为了引出老尼对落日的态度与农妇对桐花的态度一致,她们都与自然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26 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B.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
    C. 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
    D.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考前必读
  • ·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就点击“点击进入考场”按钮即进入考场,开始计时。
  • · 考试过程中会在试卷的右侧会显示倒计时,您可以随时查看考试剩余时间。
  • · 选项前的单选框( )表示该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 · 选项前的复选框( )表示该题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 · 当完成试卷后,可以点击“我要交卷”按钮提交试卷。
  • · 主观题可以根据参考答案自己评分;
更多>>网校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