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搜索:  
热门关键字: 会计师 工程师 公务员 司法 报关员 执业药师 执业医师
所需点数:0
卷面总分:100
参考人数:0
答题时间:30 分
试题星级:
试卷来源: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0-3-6
上传者:admin
试卷说明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每题5分,共40分)
    1



    2 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围追堵截  辗转反侧  退避三舍  人迹罕致
    B.英姿飒爽  别俱匠心  莫名其妙  恍如隔世  
    C.受益非浅  闲情逸致  无暇顾及  风糜全国
    D.肆无忌惮  责无旁贷  司空见惯  梦寐以求


    3 下面诗句的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4 下面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B.这一片土地好像也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
    C.万里长城像一个活蹦乱跳的长龙,顺着那连绵起伏的山势,由西北面蜿蜒而来。
    D.赵武灵王击败了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5 在下面四个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A.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6 下列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语句是(     )
    A.我读了大概七八页左右的课文。       
    B. 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C.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新闻。       
    D. 两个妈妈给我的苹果。


    7 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媒体公开发表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66岁时为自己写的《墓志铭》①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②身与名,一起臭③诙谐且富深意,足可传世。媒体公开发表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66岁时为自己写的《墓志铭》①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②身与名,一起臭③诙谐且富深意,足可传世。   ① ② ③ A :“ …… 。” B :‘ , ’。 C “ , 。” D :“ …… ”。


    8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弯弯的森林小道上,守林人停下来,把我领到一棵参天古树旁,用深沉的目光告诉我什么,于是我抬起头。我突然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是一棵刚刚遭到雷火劈伤的古树,                     。那些冷冷的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好像在寻找什么。……
    A.树枝丢失了一大半,树顶被削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
    B.树顶被削去了,树枝丢失了一大半,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
    C. 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树顶被削去了,树枝丢失了一大半。
    D. 树枝丢失了一大半,只剩下粗大的树干和一些枝桠,树顶被削去了。


    二、课文理解(每题2分,共20分)
    9 《七律长征》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图。作者依次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10 《最后一课》中刻画小弗郎士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11 《背影》开头交待“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两件不幸的事,交待事情的开端,和“背影”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12 《记承天寺夜游》中结尾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俩人者耳” 的“闲”字,表现了作者的自适、自乐,能够悠闲地欣赏美景的得意情怀。 


    13 《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练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高树对低树来说是“俯”,低树对高树来说是“仰”,它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交相辉映的情景,俯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突出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14 《都市精灵》里作者说“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说明我们的生存环境很好,人类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再也不用担心受到动物的袭击了。 


    15 《幽径悲剧》中“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有着鄙视的感情。


    16 《明天不封阳台》一文中作者叙述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     


    17 《治水必躬亲》“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的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


    18 《在太空中理家》中“在太空中,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太空人”这一句中的“将近一个月”可以改为“一段时间”。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40分)
    19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19—22题。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岸的形状像狗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清伤神,寒冷彻骨,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那里的环境太冷清了,不可以长时间停留,就记下那里的景致离开了。


    21 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22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了鱼,又写了水,明写了鱼,暗写了水。
    B.第②段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小溪的弯曲的形状。
    C.第③段描写了潭上的气氛。
    D.这三段写小石潭,由远到近,由潭中景写到潭的源头;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的悄怆悲凉的心绪。


    2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                               泪珠与珍珠  [台湾]琦 君 ①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②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草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③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④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的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⑤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⑥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的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⑦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⑧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⑨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本文文笔轻松自然,意蕴却丰厚深沉;行文舒卷自如,结构却浑然一体。这是因为巧妙地借用两句话统摄全篇,贯穿始终。这两句话是哪两句?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B.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
    C.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D.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24 作者在第②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并说明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对冰心比喻的妙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的青山色彩鲜艳,这色彩是泪水洗过的,所以格外清新鲜活,想象奇特。
    B.把泪洗过的良心比成雨后的青山,突出雨后青山像良心一样的清新怡人。
    C.雨后的青山和良心没有什么关联,冰心却用比喻把它们连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D.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的,有形象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用形象的青山比喻抽象的良心,别出心裁。


    25 本文题目“泪珠与珍珠”意在表现什么?下面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忧患相伴。
    B.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
    C.满怀感恩的心,充满真挚纯洁的情感。
    D.亲情的珍贵:阔别十年之后,骨肉团聚,尤为珍贵;人生的珍贵:饱经忧患的人生,懂得感恩的人生,尤为珍贵;


    26 下列对文章作的评点,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七十老妪仍有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愫。
    D.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考前必读
  • ·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就点击“点击进入考场”按钮即进入考场,开始计时。
  • · 考试过程中会在试卷的右侧会显示倒计时,您可以随时查看考试剩余时间。
  • · 选项前的单选框( )表示该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 · 选项前的复选框( )表示该题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
  • · 当完成试卷后,可以点击“我要交卷”按钮提交试卷。
  • · 主观题可以根据参考答案自己评分;
更多>>网校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