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30154244699.jpg)
第 2 题 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重峦叠障 如火如荼 猥集 愚氓
B.月白风轻 毛骨悚然 委缩 找茬
C.俯仰身姿 受益匪浅 徒劳 龟裂
D.好逸恶劳 鲁殿灵光 攀附 隔阂
第 3 题 下面对课文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D.婴闻之,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第 4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30154730307.jpg)
第 5 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十七大开幕的当天,安徽小岗村、福建洪田村的村民们通过电视分别收看了开幕式的盛况。
B.新华社发出载人航天飞机即将升空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C.眼下,花样迭出的新款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贴身伴侣,用来彰显个人品位。
D.“美尔雅”牌西服,无论在款式、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堪称全国一流。
第 6 题 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午夜走出帐篷,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时明白了《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 ①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 ②在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 ③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①②③
第 7 题 将下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人民网5月14日报道 5月13日,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据悉,2.4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据介绍,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
A.我国最大光学天文望远镜5月13日在云南丽江落成并正式运行。
B.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
C.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
D.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
第 8 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 )
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C.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
二、课文理解(每题2分,共20分)
第 9 题 《老山界》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中的“又是”可以改为“还有”,不影响句子的意思。
第 10 题 《最后一课》中“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此句的言外之意是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
第 11 题 《晏子使楚》中晏子面对楚王的栽赃陷害无法澄清事实时,他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反驳楚王,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第 12 题 《晏子使楚》中的“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和“圣人非所与熙也”两句都是判断句。
第 13 题 《背影》中“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改为“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两句的表达效果一样好。
第 14 题 《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和“技术”两词能调换位置。
第 15 题 《都市精灵》中作者回忆小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的情形用意是和现在的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的情形形成对比。
第 16 题 《幽径悲剧》中“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句中的“十字架”指“作者个人性格造成的幽径的悲剧”。
第 17 题 《小石潭记》中两次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不协调。
第 18 题 《记承天寺夜游》中“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的“寻”字用得好,耐人寻味。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40分)
第 19 题 阅读《幽径悲剧》选段,完成19—22题。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对这两段所写内容及两段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写古藤对“无端被人杀害”的“控诉”,第二段自己看到古藤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惨相后“悲哀至极”的心情,两段之间是递进关系。
B.第一段写自己看到古藤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惨相后“悲哀至极”的心情,第二段写古藤对“无端被人杀害”的“控诉”,两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C.第一段写自己看到古藤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惨相后“悲哀至极”的心情,第二段写古藤对“无端被人杀害”的“控诉”,两段之间是因果关系。
D.第一段写写古藤对“无端被人杀害”的“控诉”,第二段自己看到古藤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惨相后“悲哀至极”的心情,两段之间是转折关系。
第 20 题 对下列几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下边说法中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 (1)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2)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3)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4)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A.(1)比喻,充分表现古藤被砍的惨状。
B.(2)反问,突出表明自己悲哀的心情。
C.(3)拟人,突出了藤萝的孤立无助。
D.(4)排比,突出表明藤萝在不住地哭泣。
第 21 题 “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下面各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对比反衬了世人只知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B.突出了藤萝在幽径中的崇高地位。
C.愚昧无知也可以毁美,与血腥暴力有着同样的恶果,文章的揭露十分深刻。
D.说明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否则就会制约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第 22 题 对选段文字的相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了举例和分类的表达方式来写藤萝的悲剧的。
B.“毛骨悚然”抒发了作者看到这种景象后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的思想感情。
C.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为人间增添美丽”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
D.藤萝无知,藤萝的“哭泣”“控诉”实际上是“我”的感情迁移的结果,或者说,“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和“控诉”,是“我”在极度悲痛情况下的一种幻觉,是“我”在哭泣,在控诉。
第 23 题 阅读《不被消化掉的人》,完成23—26题。 现在似乎更崇尚“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了。但我想说:“不被消化掉的人”亦是真俊杰! 8月,李政道来北京三天,相约给我半天时间采访。千里外带了一盒云南的中草药,想送他。有人好心劝我道:“人家已是洋人了,根本就不信这些根根草草。现在是中国人信西药,西方人并不信中药。人家拿了不知所措,只有扔掉。”一席话说得我乡情大伤,但我仍是拿去了,固执地想要和他认这个“同”。 清早,我专门问了与李合作的沈克琦老师。沈老笑道:“李政道就是个中国人,他身上有很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你一接触就知道。他很尊重祖国医学。这个很好,拿去!” 与李政道相对一早上,感觉首先是“老师”———他先接过我的采访提纲,用笔在上面划划,说:“这样你的重要内容时间才够。”然后是“学长”———他亲切融洽得像长你几班的大同学。最后是“朋友”———我说,想拍一拍这个“国际科技中心”的房间,不知您是否愿意带我们看看?他说:“我非常愿意。” 他喜形于色地向我们做介绍。书架上,他的每一本书都是以中国画为封面,以中国文化的古意为书名的。在那些具有世界性成就的科学论著封面上,画着老庄故事和垂髫的牧童等。 李政道特别喜爱那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的画意。他先和我推敲“光阴”一词,他说:“光与阴,是两个意思。”我说:“昼与夜乎?”他说:“有一点接近,还不完全。”他认为,在“光阴”这个中国词的含意中,就已经包含了现代世界科学对“时间”,对“光速”和“相对论”等很多内容和领悟。 李政道的这种悟性,这种中国文化与科学融会贯通的精英式思维,这样丰美的人格,不由令人倾倒。一盒云南中草药,顺理成章地拿出来和被接受了。我感觉到的是,他和我们没有“断”。他没有像那些从另一个世界上来的人,像外星人一样地看待他的故土故人与草木。我看见的李政道是一个亲手做一切事情的人,包括如何布置那些办公室。当他的妻子活着的时候,曾亲自为她设计写字台,他就在这张台上为我们题词。 我不管他的护照是什么,李政道是一个没有被强大的西方物质文明与文化消化掉的中国人。我想到:西南联大对我们民族的最大功勋,就是培养了一大批“不被消化掉的人”。消化,有各种各样的。例如:被完全地同化,忘却“来处”。例如:被腐化,忘却初衷使命。例如:汉刘阿斗就是一个“此间乐,不思蜀”的、可随他人肠道消化作渣滓的东西。 中华民族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东方文化所以成为人类的一大板块或一大救援,就是因为不被任何力量消化。只愿意自身去消化其他,从而强大起来,屹立顶天。像邓稼先,更远一点如邓小平,都是留学海外而立意自强的伟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否就是:“不愿意被消化掉的人们”? 下列对“不被消化的人”中的“不被消化掉”的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被同化
B.不被腐化
C.不被其他文化改变或征服
D.不被各种困难吓倒
第 24 题 对文中李政道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待人诚恳亲切,勤劳,不讲排场。
B.具有中国文化与现代科学融会国通的精英式思维。
C.具有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精神。
D.胸怀博大,英勇无畏,高瞻远瞩。
第 25 题 对李政道身上的“中国情结”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中国画作书的封面;
B.以中国文化的古意为书名
C.亲手做一切事情。
D.喜爱中国的古典诗词。
第 26 题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之所以要把云南中药作为送给李政道的礼物,是因为云南中药代表着乡情。
B.文章写李政道推敲“光阴”一词,意思是表明自己要珍惜时间,为中国多做些事情。
C.这篇记人散文清新朴素,不事雕琢,记事从小处落笔,却开掘较深,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D.文章成功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李政道的排场还不如今天国内的一个县长;汉刘阿斗就是一个“此间乐,不思蜀”的,反衬李政道是不被消化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