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第 1 题 世界上热带雨林的最大分布区是 ( )
A.东南亚地区
B.非洲刚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D.巴西高原
第 2 题 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
B.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
C.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
D.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第 3 题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 4 题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4~9题。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水侵蚀
B.风力强盛
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
第 5 题 黄土高原环境脆弱,主要原因是 ( )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
B.处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的地区
C.土壤遭到侵蚀,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旱灾害频繁
第 6 题 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D.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第 7 题 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因素有 ( ) 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 ② 开荒弃荒、轮荒作业 ③开露天矿 ④复垦采空矿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第 8 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荒弃荒的轮荒制度盛行的影响是 ( ) ①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②土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 ③林草植被能够再生 ④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 9 题 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化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第 10 题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0~12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沉积作用
B.风化作用
C.风蚀作用
D.水蚀作用
第 11 题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第 12 题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第 13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92810534.jpg)
第 14 题 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第 15 题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5~16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km2/年) 1560 2100 2460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第 16 题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干旱地区全面退耕还牧,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第 17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93256395.jpg)
第 18 题 乙地绿洲萎缩,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 ①沙尘暴频度增加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③土壤盐碱度升高 ④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 19 题 两地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第 20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93835596.jpg)
第 21 题 科研人员在这里设置了草方格沙障,主要作用是 (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防止流沙对交通干线的破坏 ④减少地表对大气的摩擦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 22 题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22~25题。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 23 题 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
A.燃烧煤、石油,排放C02
B.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
C.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
D.海洋资源开采及赤潮现象
第 24 题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 )
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 25 题 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 26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94704481.jpg)
第 27 题 图中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 ( )
A.甲时最大
B.乙时最小
C.丙时最小
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第 28 题 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长江中上游防护建设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
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第 29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6195106545.jpg)
第 30 题 图中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二、判断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第 31 题 保护林区生态平衡,需要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 )
第 32 题 森林利用与保护是辩证关系,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 ( )
第 33 题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为移民进入亚马孙平原提供了方便。 ( )
第 34 题 热带雨林被毁的背景因素是人口增长与贫困导致的发展的需求。 ( )
第 35 题 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 ( )
第 36 题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 )
第 37 题 我国在风沙危害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地区营建经济林。 ( )
第 38 题 沼泽、河流、湖泊、水稻田、沿海滩涂、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海洋水层都属于湿地。 ( )
第 39 题 我国湿地分布北方多于南方,西部多于东部。 ( )
第 40 题 跨流域调水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西北荒漠化问题。 ( )
第 41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07084648857.jpg)
第 42 题 (2)现存原始森林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是 、 。
A.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
B.难以通行、开发较晚
C.当地人保护自然的意识较强
D.本区开发的难度较大
第 43 题 (3)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
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第 44 题 (4)① 在下列选项中,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降低噪声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第 45 题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降低噪声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第 46 题 ③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双选)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降低噪声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第 47 题 (5)我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 ④提高农民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