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基础(每题5分,共25分)
第 2 题
![](/UploadFiles/mnkc/20090220153154001.gif)
第 3 题
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五光十色 大病初愈 相得益彰
B.崭露头角 初生牛犊 变幻莫测
C.别俱匠心 轩然大波 相辅相成
D.当之无愧 轻妆淡抹 融为一体
第 4 题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下列诗文名句的默写,有错的一项是
A.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吴楚东南柝,乾坤日夜浮。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D.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第 5 题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整天读书。
B.(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私人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整天读书。
C.(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窗,打开箱子取出书,整天读书。
D.(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读书认真到不知天色已晚。
第 6 题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他的日子里,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B.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C.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再次上奏。
D.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二、语言表达(每题5分,共15分)
第 7 题
你将要采访学校图书馆馆长有关孙中山的事宜,以下说法不得体一项是
A. 我们班上正开展“话说广东历史人物”活动,我想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有关情况,您可以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的采访吗?
B. 据说您是研究孙中山的权威,我很希望能当面向您请教有关问题。
C. 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D. 作为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者,他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 8 题
![](/UploadFiles/mnkc/20090220153744001.gif)
第 9 题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类在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
C.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三、关于本单元的课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20分)9、高尔基是苏联作家,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这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另写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第 11 题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这句话描写非常细致,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薄”的特点。
第 12 题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一句中腰成了驼背,记载着外婆所承担的繁重劳动和艰辛的生活,把外祖母比做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表明了我和外祖母的朋友关系。
第 13 题
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在《一面》中以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 14 题
从“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一句中可以读出,“我”实在是因为鲁迅先生的“瘦”而难过,“我”显然不想让先生看到自己哭出来。
第 15 题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的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第 16 题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标题的深刻含义是: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的建筑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第 17 题
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读书刻苦,学以致用,刚毅坚定,坚持真理。
第 18 题
从《宋史》中所写的赵普的事迹中,我们了解到评价人物应当一分为二,客观全面。
第 19 题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当杜甫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时,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登岳阳楼》这首含蕴着博大胸怀的名篇。
/* Generator: eWebEditor */
四、课内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20 题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以上文字用到的人物描写手法有
A.神态 动作 语言
B.语言 动作 心理
C.外貌 语言 心理
D.动作 神态 心理
第 21 题
下面语句属于间接抒情的一项是 A.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B.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C.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
D.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第 22 题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对文中所述的事件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因为思念老师而梦游。
B.“我”在梦中寻找老师。
C.“我”思念老师。
D.“我”因思念老师睡觉时迷迷糊糊地去寻找她。
第 23 题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对于下列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中“默默”二字营造了师生间情谊流动、“无声胜有声”的美好境界。
B.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一句换用第二人称,仿佛面对面倾诉感情,更显得真切、浓烈。
C.“至于暑假……又是多么漫长!”一句在文中起了引出下文梦中寻师内容的作用。
D.“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模模糊糊地回答”这两处细节,描写 “我”的神智不清,都是为了突出老师对我的思念之深。
/* Generator: eWebEditor */
五、课外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24 题
我的老师
贾平凹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了,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上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在他家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朵。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你瞧,他写的这幅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架!”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敢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雄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下面哪一项不是文中提到的“孙涵泊老师”所具备的品质?
A.尊重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B.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C.不惧凶险,大义凛然
D.淳朴本色,特立独行
第 25 题
作者在文中一再出现“他真该做我的老师”,其作用不是下面哪一项?
A. 使文章段落清晰,层次分明
B.照应题目《我的老师》
C.做文章的线索
D.强调孙涵泊的种种品行值得“我”仿效
第 26 题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作者在画线句中表露的观点,最符合下列哪位古人所说的话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宋濂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第 27 题
本文以“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一句做结尾的目的是
A.表明自己非常推崇这位老师
B.希望更多的人能向他学习
C.表明他与普通的老师一样
D.委婉批评社会上人员的素质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