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基础(每题5分,共25分)
第 1 题
下面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亘古 钦佩 真挚 混沌
B.暴虐 吞噬 伫立 剔透
C.翩跹 蓦地 粗旷 俯瞰
D.蹒跚 顷刻 硕大 崭新
第 2 题
下列四个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喜出望外:看到外面特别的景象而高兴。
B.周折:事情进程曲折,不顺利。
C.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D.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第 3 题
下列诗句的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B.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C.移舟水溅差差绿,椅槛风摆柄柄香。
D.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第 4 题
对《爱莲说》一文中重要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B.不蔓不枝:不会怠慢,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D.亵玩:玩弄。
第 5 题
关于《荷塘月色》一文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句简洁,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踏着月光向清静的荷塘走去。“心不宁静”是全文的情感线索,它给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给以后的抒情写景创造了特定的条件。
B.文章追求的是一种诗情画意之美。作者调动一切艺术手法,着意创造一个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
C.作者努力挖掘蕴含在大自然中的诗意,让声、光、色、味都透出神韵,共同点染荷塘月色绰约的风情。这样的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不仅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D.作者很注重语言的锤炼,且以浓艳的笔墨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动词与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准确而传神地渲染和强化了诗情画意,而且节奏明朗,韵律协调。
二、语言表达(每题5分,共15分)
第 6 题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 。
①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不忘过去、开创未来。
②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③ 民族觉醒如此深刻,动员程度如此广泛,战斗意志如此顽强。
④ 民族觉醒如此广泛,动员程度如此深刻,战斗意志如此顽强。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 7 题
中国足球队赴新加坡参加第十四届世界杯外围赛,最后一战与卡塔尔队对阵,领先一球至87分钟,眼看就要冲出亚洲,跨进罗马,却后劲不足,上演黑色三分钟。第二天国内各报均以显著位置,醒目标题刊发消息,评论。某报社的编辑绞尽脑汁,给有关报道拟定了“泪洒新加坡, ”这一标题,得到一致好评,该标题是
A.魂断罗马路
B.命丧罗马路
C.黑色三分钟
D.三分定乾坤
第 8 题
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透露,承担神舟七号飞船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目前已进入研制阶段,按预定计划将在2008年发射,我国载人航天将进入新阶段。
据上海《文汇报》报道,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已经展开,针对前几枚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从神舟七号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给以上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载人航天将进入新阶段
B.承担神舟七号飞船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目前已进入研制阶段
C.运载火箭目前已进入研制阶段,计划将在2008年发射神舟七号
D.神舟七号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
三、关于本单元的课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20分)
第 9 题
《三个太阳》一文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第 10 题
《三个太阳》中“三个太阳”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又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余地。
第 11 题
《三个太阳》一文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赞扬了他们热爱南极、献身事业的崇高精神,他们是南极精神的内涵。
第 12 题
录音新闻由文字新闻演变而来,它要求简短、迅速、及时。结构上同文字新闻差不多,一般也有导语、主题、结尾,背景材料可有可无。这种形式宜于报道各种重要会议的开幕、闭幕,或重要工程开始和完成等。
第 13 题
录音新闻中音响和文字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有机的结合。内容上互为作用,风格上互相协调。音响和文字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组成一个完美的作品。一般地讲,通常是文字引出实况音响,或者实况辅以文字叙述。凡是音响能够说明问题的地方,就不要用文字。
第 14 题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第 15 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作者说“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处议论透辟的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16、消息中导语一般在第一自然段或第一、二句话。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点明消息最主要的事实,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导语使读者了解消息的概貌,可以激起读者有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的欲望。
第 17 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开头的两句话。它概括告诉读者三个情况:一是参战部队及数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二是战斗的具体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纵横一千余华里”;三是战果——“已经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第 18 题
“说”,是古代说明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四、课内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9 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中佳句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正直通达、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
第 20 题
关于本文所用的艺术手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
B.文中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比较,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C.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D.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第 21 题
对本文主旨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虽无一言直接指责,但其意自明。
B.周敦颐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C.陶渊明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是作者极其向往和追求的人生境界,但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作者对此感到十分惋惜。
D.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第 22 题
对文章的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精品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磊落的胸襟。
B.这篇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把自己和三种花作比较,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C.文章结尾,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D.周敦颐借助本文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喻世人追名逐利的同时,表达了自己愿做磊落君子的志向。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五、课外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23 题
①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9日消息,江苏省南京第三高级中学在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南京三中已经接到美国宇航局正式通知,将于北京时间8月26日18:44—18:54之间,通过无线电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通联对话(ARISS计划);会上同时公布了此次通联对话的20个问题及参与对话的学生名单。
②据悉,在26日即将上演的“天地通话”中,南京三中学生代表将与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约十分钟的通话,届时空间站上的飞行工程师克莱顿?安德森(Clayton
C. Anderson,个人呼号KD5PLA)将使用国际空间站的业余电台(呼号:NA1SS)和地面的三中学生进行通话。这将是中国中学生(含港澳台地区)第一次通过学校业余电台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实现直接通话,堪称里程碑式的通联。
③据校长吕天纵介绍,目前与空间站宇航员通联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南京三中在较大的范围内向中国大、中、小学生征集了通话问题,初步选定参加26日现场通话的学生中有香港籍的初中生,也有来自广东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大学生;有南京南师附中、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也有游府西街小学和五老村小学的学生。
④ARISS计划即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是由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国际业余卫星组织、美宇航局等发起,是美宇航局面向青少年科教项目之一。这个计划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利用业余无线电和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直接交流的兴奋体验。教师、家长和社会将看到业余无线电将如何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追求。
⑤南京第三高级中学的ARISS计划申请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学校于2005年六月初向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ARISS)正式提交了联络申请。经过指定专人对申请的资质、技术能力、推广计划、教育计划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以及反复的沟通交流之后,今年初,ARISS亚太地区负责人正式致函三中,确认其申请已经获得该组织“教育拓展和学校选择委员会”的批准并被移交给“操作委员会”。
给这则新闻选个最合适的标题
A.南京三中已经接到美国宇航局正式通知,将于北京时间8月26日18:44—18:54之间,通过无线电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通联对话(ARISS计划)
B.南京三中ARISS计划即将实施
C.南京三中接到美国宇航局正式通知,将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通联对话
D.北京时间8月26日18:44—18:54之间,南京三中通过无线电与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进行通联对话(ARISS计划)
第 24 题
第②段的最后一句加粗的“里程碑式”的作用是
A. 突出其历史作用
B.突出其现实作用
C.突出其表象作用
D.突出其进步作用
第 25 题
![](/UploadFiles/mnkc/20090520144834001.gif)
第 26 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则新闻稿突出了事件的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B.事件最具新闻价值的是这将是中国中学生(含港澳台地区)第一次通过学校电台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实现直接通话。
C.从ARISS亚太地区负责人正式致函三中,可以看出双方的重视程度。
D.参加26日现场通话的有各年龄、各层次的学生,目的是让更多学生体验和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直接交流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