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28084202812.jpg)
第 2 题 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风流水 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
B.轻飞蔓舞 气势磅礴 春华秋实
C.承前启后 细滋慢长 春花秋月
D.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 闲情逸致
第 3 题 下列诗文名句默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进却无。
B.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D.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第 4 题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快。
B.这其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虽然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C.这两地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快。
D.这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虽然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这样快。
第 5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28084737483.jpg)
二、语言表达(每题5分,共15分)
第 6 题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B.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C.我的抽屉里堆满了获奖证书。
D.爸爸对我说,我小时候,没钱读书。
第 7 题 假如你遇见一位要过马路的盲人,他正在摸索探路,而你很想帮助他,那么,你怎么向他表达你的意思? ( )
A.您好,您的眼睛不方便,让我们一起过马路吧。
B.您好,马路上车多,让我帮您吧。
C.您好,您的眼睛不方便,让我帮您吧。
D.您好,马路上车多,让我们一起过马路吧。
第 8 题 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B.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三、关于本单元的课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20分)
第 9 题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他的创作以散文为主,佳作很多。《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之情。《背影》展示了感人的父子深情,《荷塘月色》则表现了艰难时事和生活下的淡淡哀愁。《春》作于1932年,堪称写景散文的典范。 ( )
第 10 题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此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 )
第 11 题 作者在《春》中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以排比的手法表现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之殷切。 ( )
第 12 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句中,“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小草的特点。 ( )
第 13 题 《春》的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赞美春天。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以此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 )
第 14 题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回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触景生情写成的。 ( )
第 15 题 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很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 )
第 16 题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三幅淡雅的水墨画。 ( )
第 17 题 郦道元的《水经注》一书,是一部地理学著作,但由于其中记述山川风物、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的文字,十分优美、洗炼、生动、逼真,所以使得《水经注》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
第 18 题 按着时序,本该先写春,但文章却先写了夏,那是因为三峡山高峡窄,夏季水大流急,峡中江水最有气势,最有特点。而写了夏,本该跟着写秋、冬,但接下来第二段文字却又先写春冬,把秋色放到最后写,这是为了突出景物凄凉、寂静的特点。 ( )
四、课内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9 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面哪句话没有表现出三峡两岸的山势之高?(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 20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28090247968.jpg)
第 21 题 下面哪个词语最恰当的写出了春冬之时三峡的特点( )
A. 活泼
B. 秀美
C. 凄清
D.险峻
第 22 题 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用意是 ( )
A.写出如诗中所述的美丽。
B.写出如文中所述的凄清。
C.写出如诗中所述的凄清。
D.写出如文中所述的美丽。
五、课外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初冬絮语蝶舞寒秋时光匆匆,岁月就这般不留一丝痕迹地前行着。当人们还在品着秋菊的芬芳,采着枫叶的神韵之际,当人们还未来得及将这绚烂的秋天折叠起来的时候,深秋拂卷起金色落叶铸成的裙裾转过身去,撩开季节更迭的幕布,冬天,就这般以庄严肃穆的姿态,缓缓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在季节交替与轮回中,每个季节的转换,都将其足迹深深地刻划在时空的隧道里。此刻,随着初冬的来临,它以极其沉着的、宁静致远的气息,快速地覆盖了大地。那已经走过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却变成了一帧帧凝固着的风景画卷,宛如那唐人的琴瑟,宋人的箫管,更象似流动的精灵,暗香浮动,凝聚成了镌刻在心海里永远的珍藏和记忆。 冬,是一个极具内涵和性格的季节。是另一番意境,展示着一种博大的雄浑之美,一种朴实的本真之美。冬,将云中的水珠以雪的形式飘舞着,而地上的水域,是以冰的语言沉默着,如菊般的从容和淡定。冬,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它在自己的轨道上演绎着精彩的一切。冬,更具有男子汉的气魄,一种不容凌辱的阳刚之美。冬,是饱经沧桑、睿智严峻的哲人。 冬天自有冬天的故事。走进冬天,风刮过琴弦为一首首古词注上韵脚,那温文儒雅的文人墨客,用一支笔、一壶温酒,在晶莹的雪地上用狂草书写着浪漫。到处都是诗词歌赋的章节,以纯洁、以童贞、以诗情、以画意弥漫着其独有的魅力。试想,假如没有冬天,怎能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奇景;假如没有冬天,怎能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惊喜? 冬天是丰富的,在这样一个季节里,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喧哗;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浮躁。人的一生犹如一年四季,春华秋实,夏炎冬寒,人在途中总难免会有一个冬季在等着你走近,挫折和厄运就是人生的冬季。在人生的四季里,更愿意作一滴水。不论炽热成汽,寒冷成冰,夏日跳跃唱歌,冬日透亮静默。随遇而安,无愧本色。 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每每感动于冬的素洁和清丽。此刻,让我们带着微笑,携一身暖阳走进冬天,走进冬天的童话世界。让生命在四季的轮回中顺其自然,让所有的故事在岁月的底蕴中慢慢沉淀,凝成一束永不凋零的花朵,绽放于心间……
第 23 题下面哪一句话最能概括冬天之美?( )
A.冬天,就这般以庄严肃穆的姿态,缓缓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B.是另一番意境,展示着一种博大的雄浑之美,一种朴实的本真之美。
C.到处都是诗词歌赋的章节,以纯洁、以童贞、以诗情、以画意弥漫着其独有的魅力。
D.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每每感动于冬的素洁和清丽。
第 24 题 下面哪个选项描述的不是冬天的特点?( )
A.冬天是凝聚成了镌刻在心海里永远的珍藏和记忆。
B.冬,是一个极具内涵和性格的季节。
C.冬天自有冬天的故事。
D.随遇而安,无愧本色。
第 25 题 作者为什么说“在人生的四季里,更愿意作一滴水”? ( )
A.不论冷热都透亮静默。
B.随遇而安,无愧本色。
C.朴素自然,极具内涵。
D.不起眼,不张扬,不夺目,就少了份压力。
第 26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1280906564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