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06100913721.gif)
第 2 题
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漫不经心 狗血喷头 窃窃私语 不言而喻
B.心不在焉 天高地厚 根深缔固 轻而易举
C.不折不扣 卷帙浩繁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D.一劳永逸 兴高采烈 持之以恒 足不出户
第 3 题
下列关于《论语》的默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不愤不启,不非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 4 题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它们(傍不肯)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B.它们(傍不肯)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全都被子方虫咬成两段。
C.它们(傍不肯)遇上子方虫,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它们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D.它们(傍不肯)遇上子方虫,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它们搏斗,它们全都被子方虫咬成两段。
第 5 题
下列文言句式中,出现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5分)
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B.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C.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第 6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06101942586.gif)
第 7 题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父亲从早到晚都在外面跑生意,已是精疲力竭了。
D.我们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危机四伏。
第 8 题
下列各句的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 ①小屋的出现,( )了山的寂寞。 ②每个晚上,山下亮起( )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③大学时代,( )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千万要珍惜。 ④北大方正之所以能成为北大新精神的代表,( )在于它的成功,更在于方正人所体现的新的精神气质。
A.打破 闪烁 对于 不是
B.点破 闪烁 对 不仅
C.打破 灿烂 对 不仅
D.打破 灿烂 对于 不是
三、关于本单元的课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对或错表示。(每题2分,共20分)
第 9 题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介绍科学家伽利略的文章,作者真实地记叙了他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
索的事迹,表现了科学家们矢志探索的精神和奋斗不息的足迹。 ( )
第 10 题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全盘相信亚里士多德,把他奉为神明。这也可见伽利略提出与之不同的见解需要多大的勇气。 ( )
第 11 题
创造性思维需要的是一种敢于追寻第二种答案的探究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
第 12 题
想要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所以孩子比成人更有创造力。 ( )
第 13 题
《宇宙里有些什么》是科普作家郑文光在1957年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生动的介绍了宇宙的星体及有关情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无穷无尽的,物质的,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发展( )
第 14 题
“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一句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形象的写出了那种星星的密度之大 。 ( )
第 15 题
《狼》一文的主旨很清楚,即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将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可见作者写本文正是为了讽刺狼。在叙事过程中,文章也是以狼为主导来进行,并以狼最终自取灭亡来结束的。由此可见,在本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
第 16 题
在我国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
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
第 17 题
沈括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
第 18 题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例如“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等。( )
四、课内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9 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下面哪一项不能表现喻皓的技艺高超 ( )
A.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B.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C.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D.人皆伏其精练。
第 20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06104847928.gif)
第 21 题
对于“塔动”这一难题,喻皓笑着帮助了匠师,他的笑容展现了下面哪种情绪? ( )
A. 胸有成竹
B. 豪迈豁达
C. 尴尬掩饰
D.讥笑嘲讽
第 22 题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对喻皓的侧面描写 ( )
A.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B.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C.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D.人皆伏其精练。
五、课外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23 题
① 锰结核是一种 。它外形浑圆,一般是褐色的,往往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为核心,其他物质成层状生长,包裹核心,含有锰、铁、铜等20多种金属元素。
② 到目前为止,关于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有多种说法。早期比较流行的是,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的金属离子,被风或河流带入海洋。后来也有人提出,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为它提供了所需的金属元素。海水本身是盐类溶液,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金属元素供应源。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有人提出可能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才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③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公里的深海盆的海底,在东太平洋的克拉里吊断裂带与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储量特别大,大约平均每平方米100公斤以上,总量估计可达30亿~50亿吨。在深水环境下,锰结核不停地生长,单体锰结核生长速度极慢,可全世界的锰结核增长总量十分可观。科学家估计,太平洋的锰结核一年之内生长的铜就可供世界用3年!
④ 现在已经计算出,锰结核大约每千年生长1厘米,有的甚至每万年生长1毫米,其生长速度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可是为什么锰结核没有被厚厚的海洋沉积物埋起来,还有待于人类去发掘。
根据上下文,下列对“锰结核”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以海中生物残骸为核心、其他物质层状堆积形成的矿石。
B.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含金属元素的气体的凝结物。
C.表层含有大量二氧化锰、氢氧化铁等物质的沉淀物。
D.含有丰富的锰、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海底团块。
第 24 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哪一项?( )
A.锰结核一般是褐色的,在锰结核的“核”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物质
一层包裹一层,外形浑圆。
B.在东太平洋的克拉里吊断裂带与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的锰结核产量巨
大。
C.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是大陆或岛屿的岩石、海底火山喷发的气体、
本身是盐类溶液的海水以及宇宙尘埃等。
D.锰结核的年增长总量非常大,但就单体的锰结核增长速度看,非常缓慢, 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
第 25 题
下面哪一项不是锰结核成因的推测? ( )
A.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的金属离子,被风或河流带入海洋。
B.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为它提供了所需的金属元素。
C.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
D.在深水环境下,锰结核会不停地生长。
第 26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06105947773.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