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题每题4分,6——9题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第 3 题 下列四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毫无倦态 气势凶凶 起锚远航 突兀森郁
B.风卷残云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崇山竣岭
C.银妆素裹 神清气爽 风刀霜剑 水波不惊
D.美妙绝伦 赤朱丹彤 蔚为壮观 锲而不舍
第 4 题 “硕大无朋”中“朋”的意思是
A.朋友
B.结党,勾结
C.比
第 5 题 “你用 ,哺育 ;你用 ,挽起 。”这句话中,横线上正确的填写是
A.纯洁的清流 各族儿女 磅礴的力量 高山大海
B.纯洁的清流 花的国土 磅礴的力量 新的时代
C.甘甜的乳汁 花的国土 健美的臂膀 新的时代
D.甘甜的乳汁 各族儿女 健美的臂膀 高山大海
第 6 题 三亚落日美妙绝伦,在日落的过程中,作者把太阳依次比作 A.快乐的孩童 身手敏捷的跳水运动员 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B.快乐的孩童 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身手敏捷的跳水运动员
C.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快乐的孩童 身手敏捷的跳水运动员
D.身手敏捷的跳水运动员 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快乐的孩童
第 7 题 烟台的海冬、春、夏、秋的特点分别是
A.凝重 浪漫 高远 轻盈
B.凝重 轻盈 浪漫 高远
C.轻盈 浪漫 高远 凝重
D.高远 浪漫 轻盈 凝重
第 8 题 “在春姑娘的呼唤下,笋娃娃一个个冲破泥土,探出脑袋。”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第 9 题 “下岗工人( )在家唉声叹气,( )振作精神,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请为这句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与其……不如……
D.如果……就……
第 10 题 下面这段话,排列正确的是 ①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起来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②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垂落下来逃走了。 ③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④雨越下越大,往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⑤雷声接着闪电,“隆隆”直响,哗哗下起了大雨。 ⑥满天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②⑤④③①
C.②⑥⑤④③①
D.⑥⑤④③②①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10、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相当的古诗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第 12 题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是反复写法,主要是起强调作用。
第 13 题 “赤朱丹彤”这四个字都是形容红色的,在课文中指不同程度的红色。
第 14 题 与全文第一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相呼应的句子是“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第 15 题 《烟台的海》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依次描写了春、夏、秋、冬的海上景观。
第 16 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7 题 《三亚落日》节选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兴许”的“兴”正确读音是
A.xīnɡ
B.xìnɡ
C.xīn
D.xìn
第 18 题 “欣赏”表示看的意思,下列词语中,不含看的意思的是
A.瞻仰
B.浏览
C.眺望
D.眨眼
第 19 题划线句子“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情感的是(多项选择)A.赞叹
B.害怕
C.留恋
D.惊呆
第 20 题 对于这段话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抓住三亚落日的“变”,即颜色在变,动作在变,利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日落的全过程,凸现了三亚落日的独特的美。
B.作者把落日比作了“大红灯笼”、“跳水员”,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三亚落日独特的美。
C.这段话描写了落日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无声地落水。
D.这段话描写了落日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落日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1 题 海上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本文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下面哪部作品不是他写的是
A.《随想录》
B.《家》
C.《茶馆》
D.《寒夜》
第 22 题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透”的意思是
A.穿透
B.暗地里告诉
C.达到饱和充分的程度
D.显露
第 23 题 课文中“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下面哪个词语和它不同
A.顷刻间
B.须臾间
C.立刻
D.转瞬间
第 24 题
第 25 题 下面分段正确的一组是
A.一(1——3) 二(4——5) 三(6)
B.一(1) 二(2——3) 三(4——5) 四(6)
C.一(1) 二(2——3) 三(4) 四(5) 五(6)
D.一(1) 二(2——3) 三(4——6)
第 26 题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关于这句话,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这是一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B.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C.这是作者对海上日出由衷的赞美。
D.“这”指的是有黑云情况下的日出。
第 27 题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下面说法最恰当的是
A.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B.文章描写了海上日出的经过,告诉我们太阳跃出海面是非常艰辛和努力的。
C.作者看到三种海上日出,非常高兴。
D.文章描写了三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告诉我们海上日出是不易经常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