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题 下列句子中,不是拟人句的是
A.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
B.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C.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D.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第 10 题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对,错误的选错(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作者着重写了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低矮、内洞石钟乳石笋的变化多端等特点。
第 12 题 《烟台的海》一文按季节顺序写出了烟台的海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冬天的凝重。
第 13 题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以优美的海湾、纯净的海水、洁白的沙滩著称于世,在三亚看落日别有一番诗意。
第 14 题 读了《长江之歌》,不由让我想起杜甫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千古绝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 15 题 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作者迎着溪流穿过孔隙,参观了外洞和内洞,内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值得观赏。
(二)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
A.liǎn xīng guī tán
B.liǎn xìng guī tán
C.jiǎn xìng guī tán
D.liǎn xìng guì tán
第 17 题 夕阳先是 ,接着__ ____,然后又在海面上停住,后来在海面上蹦跳,最后_________。文中作者把落日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__。
A.悬在海与天的边缘、慢慢地下沉、入了水、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B.收敛了光芒、慢慢地下沉、入了水、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C.悬在海与天的边缘、慢慢地下沉、入了水、大红灯笼、孩童、跳水员
D.收敛了光芒、慢慢地下沉、入了水、大红灯笼、床面、跳水员
第 18题 文中画线部分是 句,写出了大海由原来的 色变成了 色,原因是 。
A.夸张、蓝、红、夕阳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B.比喻、蓝、红、夕阳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C.拟人、蓝、金黄、夕阳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D.拟人、蓝、红、夕阳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第 19 题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 和 的情感。
A.喜爱、赞美
B.依恋、惊叹
C.留恋、惊叹
D.赞美、喜爱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启示的启示 阅读提示 :
孔子曾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几个人在一起,里面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对我有所帮助。某个人身上有优点,我就学他的优点;某个人身上有缺点,我就对照检查自己并改正。也就是说,不管人或事是好是坏,对我们都会有启发,有帮助。读读下面这篇文章,看看是不是讲了这个理。
为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là chā hé
B.luò chā hé
C.luò chā huó
D.luò chà hé
第 21 题 以下对“执着”一词正确的解释是
A.显明,显出
B.写文章,写书
C.写出来的文章或书
D.对某事物坚持不放
第 22 题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关联词:
A.只要……就 是……还是 是……不是
B.只要……就 是……不是 是……还是
C.与其……不如 是……不是 是……还是
第 23 题 判断下面的句子属于哪种类型?(1)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著、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回啊! (2)难道我还不如一只虫子?! (3)可敬的智者,请您说说,他们哪一个对呢?
A.感叹句 感叹句 疑问句
B.感叹句 反问句 疑问句
C.感叹句 疑问句 疑问句
24、文中第一、第二个人受到的启发是什么?
第 24 题
A.虫子百折不回,令人敬佩。 虫子盲目爬行,好可怜啊!
B.我不能像虫子那样屡次失败。 做事要灵活,不要闷着头蛮干!
C.要学习虫子执著、顽强的精神。 做事要灵活,不要闷着头蛮干!
第 25 题 文中揭示中心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A.我遭到了一点挫折,我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
B.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闷着头蛮干一气了
C.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和判断就不可能一致,他们获得的启示也就有差异。
D.形式的差异,往往蕴含着精神实质的一致;表面的相似,倒可以掩蔽着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对立……
第 26 题 文中两个人对于小虫的不同看法,用一句古语概括,比较恰当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