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题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学会合作》是一篇说明文,王刚认为作者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只要举一个事例就足够了。
第 12 题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满招损,谦受益”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都表达了真理需实事求是、需躬行的道理。
第 13 题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这句话中的“望洋兴叹”的意思是人们望着海洋叹息。
第 14 题 《夜晚的实验》一文中斯帕拉捷通过四次实验,终于弄清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从而促使人们对“超声波”研究。你还知道人们受到蝙蝠启发,发明了雷达,我们要学习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
第 15 题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文题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意思。
(二)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地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它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反问
D.设问
第 17 题 斯帕拉捷称蝙蝠为“小精灵”,是因为
A.因为蝙蝠长得小巧可爱,非常灵活。
B.因为蝙蝠在夜晚能轻巧自如地飞翔,似精灵一般。
C.因为斯帕拉捷热爱科学,把科学研究中的蝙蝠,亲切地称作“小精灵”。
第 18 题 “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中的“事实”是
A.指被蒙住眼睛的蝙蝠,不能自如地飞行。
B.指被蒙住眼睛的蝙蝠,在飞行中不断碰撞障碍物。
C.指被蒙住眼睛的蝙蝠,仍能自如地飞行。
第 19 题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斯帕拉捷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B.“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这句话应读好疑问语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好奇心。
C.在这一段记叙的过程中,作者抓住了人物在实验中的心理进行描写,也使课文增加了起伏增强它的可读性,很吸引人。
D.以上都是。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阅读提示: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清;母爱是一株树,在季节的轮回中固执的坚守家园,撑一树浓荫默默付出;母爱也是一根穿针线啊,只要有一个小小的针孔,它便会如春水般汩汩流淌,浸润你寂寞的疲惫的甚至伤痕累累的心田.....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 声誊)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 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就是穿不进。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历害 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直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儿子已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zhèn zhènɡ)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cháo zhāo)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 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靥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fén fénɡ )合一个美丽的梦。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加下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zhèn zhāo fénɡ
B.zhènɡ cháo fén
C.zhènɡ zhāo fénɡ
D.zhèn cháo fén
第 21 题 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语
A.声誊 唯恐 厉害
B.声誉 惟恐 厉害
C.声誊 惟恐 历害
D.声誉 唯恐 历害
第 22 题 第5自然段中连用几个“再次”并且将穿线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用是
A.母亲辛苦一辈子,现在年世已高,但不服老。
B.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爱的传达。
C.由于母亲视力下降,穿针引线变得十分困难。
D.以上都是。
第 23 题 “儿子的眼睛热了”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A.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 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B.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C.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直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第 24 题 母亲反反复复也未能将线穿进针眼里,儿子只一句“妈,我来帮你”就完成了这一工作,母亲“笑靥如花”,这是因为
A.母亲反反复复也未能将线穿进针眼里,现在儿子把线穿进去了,她很高兴。
B.母爱是伟大的,她们的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即使一点点的回报她们都会令她们满足。
C.儿子这么轻松地完成了穿针引线的活,看到儿子年轻能干,母亲很高兴。
第 25 题 文中能说明“如此简单”意思的一句话是
A.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B.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C.妈,我来帮你。
第 26 题 “母亲笑靥如花,用心为儿子针起钮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
A.“美丽的梦”字面上指的是母亲想到儿子穿上这件由自己亲手钉好纽扣的衬衣时的样子,在她心里是很美好的。
B.母亲为能够让儿子穿上由她钉好扣子的衬衣感到非常的开心,这跟这么多年的付出是一样的心情,那是不求回报的伟大的母爱。
C.母亲为自己能够亲手教育出这样出色的儿子感到非常骄傲,这一切都美好得像一个美丽的梦。
D.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