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题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学会合作》的第二自然段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为了说明合作的重要性,采用了排比的句式。
第 12 题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让我们了解了海洋是个“蓝色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只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就能缓解能源危机。
第 13 题 法国著名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四次夜晚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 14 题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第 15 题 学习了《夜晚的实验》一文后,我们不仅弄清了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而且也被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的精神所感动。
第 16 题
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
A.zànɡ měnɡ cánɡ qián
B.cánɡ měnɡ cánɡ qián
C.cánɡ měn zànɡ qiǎn
D.cánɡ měnɡ zànɡ qiǎn
第 17 题 选择的正确字词依次是
A.开采 开发 矗立 考察
B.开发 开采 矗立 考察
C.开采 开发 耸立 考查
D.开采 开发 耸立 考察
第 18 题 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
A.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
B.目前陆地上的矿藏,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C.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D.先进的海洋探测器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第 19 题 对划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一句拟人句,把大海当作人来写了,写得很生动。
B.因为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矿藏,所以称它为“聚宝盆”。
C.“聚宝盆”形象地说明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与陆地上面临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海洋巨大的价值显露无遗。
D.这是一句比喻句,把大海比作聚宝盆。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感动就在我们身边,只有心中充满爱的人才能发现它。文中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绪万千,震撼不已。无 题 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升学的渴望。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⑧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⑨愕然无语! 第①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他”的心理是
A.表明“他”小心翼翼,生怕钱会丢了。
B.表明“他”带来的钱不够交学杂费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C.表明“他”去交学费时,心情异常激动。
D.由于家境贫困,他舍不得把钱拿去交学费。
第 21 题 文中写“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第 22 题 第③段中“母亲明白了”。母亲明白了什么,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A.母亲明白了儿子其实是渴望读书的。
B.母亲明白了儿子的良苦用心,儿子不希望因为学费而使她为难。
C.儿子不想读书,是因为家境贫困,无法筹到学费。
D.以上都是。
第 23 题 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 )的情感。
A.伤心和感动
B.痛苦和失望
C.埋怨和苦闷
D.伤心和为难
第 24 题 这篇小说运用了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A.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B.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C.语言 外貌 心理 动作
D.动作 语言 外貌 神态
第 25 题 “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的用法与这句中一样的是
A.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B.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D.辞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词语,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
第 26 题 读完全文,回头看看小说用“无题”作标题的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无题”作题,能起到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的作用。
B.小说写的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五十元钱”和“一篮鸡蛋”,如用“无题”作题,可更好的概括上述人和事。
C.小说: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才能含蓄而绝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D.以“无题”作标题,意味深长,能引发读者的深思,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