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题 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最正确最完整的修改是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胜名,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和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读了爱不失手。
A.错别字:胜—盛 。西游记加书名号改为《西游记》。
B.错别字:失—释。西游记加书名号改为《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后面加上“之一”。
C.错别字:胜—盛、失—释。西游记加书名号改为《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后面加上“之一”。 “唐僧、孙悟空和众多人物形象”改为“唐僧、孙悟空等众多人物形象”。
D. 错别字:胜—盛、失—释、象—像。西游记加书名号改为《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后面加上“之一”。“唐僧、孙悟空和众多人物形象”改为“唐僧、孙悟空等众多人物形象”。
第 10 题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选对,错误的选错。(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夜晚的实验》作者紧扣课题,写了斯帕拉捷夜晚捉来蝙蝠,蒙眼睛→堵鼻子→涂油漆→堵耳朵进行多次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
第 12 题 《广玉兰》一文中“数世同堂”在文中的意思指广玉兰几代人住在一起不分家,从这个词中体现了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第 13 题 《理想的风筝》中“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此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
第 14 题 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含有相同哲理的是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 15 题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人物外貌,一位吃苦耐劳、精神矍铄的老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正如福楼拜说的,写作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点,并善于把它写下来。
(二)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三打白骨精》 (节选)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 仗),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托 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 衷)告。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耐 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和读音。
A.仗 脱 衷 奈
B.杖 托 哀 耐
C.杖 脱 哀 奈
D.仗 托 衷 耐
第 17 题 “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闪”的解释和下列句子中的相同的是
A.闪电是大气中的强放电现象,不是上帝发怒。
B.当时,电光一样在心头闪现的,就是买船回乡的念头。
C.他躲闪不及,撞到了电线杆上。
D.奶奶年纪大了,一提起米袋就闪了腰。
第 18 题 二打中为何孙悟空不说话就当头一棒,下面理解不恰当是一项是
A. 妖精很灵通,一讲话,很可能预先逃跑。
B.一讲话,唐僧又回来阻拦,会贻误时机。
C.“当头一棒”表现出孙悟空嫉恶如仇,动作干净利落。
D.孙悟空怕唐僧再念紧箍咒,先下手为强。
第 19 题 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一打村姑,再打老妇,唐僧吃惊的程度很深。
B.唐僧气愤的程度很深,孙悟空屡教不改,一再杀人。
C.唐僧虽然念了二十遍咒,但是还是很心疼孙悟空的。
D.唐僧善恶不分,人妖不辨,十分糊涂。
四、课外阅读(28分)
第 20 题 溪流贾平凹阅读提示 :溪流的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始于卑微、渺小,继而生长、强健,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但人生的历程始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本质就是进取、奋斗,就是拼搏,就是奉献! ①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山地了。愈来愈爱着从山地流淌(tǎng tāng)出来的山溪了。 ②就像山地里有着纵纵横横的沟道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就活了。 ③我甚至觉得,我的文学生涯,我的整个生命,就在那山溪里,虽然在茫茫苍苍的世界里,它只是细得那么可怜的一注水流。 ④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它来自云里,溪却是有源头的,它深深扎在岩石缝里。人常说山是寂静的,几乎是死寂的,但却是最有内涵,最有活力的,永远在蕴积着感情,不信,你看看这小溪,小溪就是从母亲怀抱里流淌出来的。 ⑤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shèn shèng)出来的:或许,是从草地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它,狂风刮不跑它,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就显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寻着自己的道路,开始远征。 ⑥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很远的道儿;它流过草地,流过竹林,流过石间,它要拜访所有的山林,叩问每一块石头,汇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和亲戚朋友,于是成一碧清溪,清风给了它柔情,鲜花给了它芳香,山林给了它翠绿,还有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nán lán)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⑦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儿去呢?既然山给了它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也许,它竟掀翻一坯(pēi pī)污泥,拔脱了一丛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自己的路子。 ⑧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 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tǎng shèng nán pēi
B.tǎng shèn lán pī
C.tāng shèn lán pēi
D.tāng shèn nán pī
第 21 题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的
A.天上的雨落在地上,它来自云里,溪却是有源头的,它深深扎在岩石缝里。(夸张)
B.就像山地里有着纵纵横横的沟道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就活了。(比喻)
C.清风给了它柔情,鲜花给了它芳香,山林给了它翠绿。(排比、拟人)
D.它要拜访所有的山林,叩问每一块石头。(拟人)
第 22 题 “小溪就是从母亲怀抱里流淌出来的。”这里的“母亲”指
A.妈妈
B.大自然
C.大海
D.山岩
第 23 题 细读4-7自然段,溪流具有怎样的特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怕艰辛、勇于探索、顽强纯洁
B.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执著追求
C.真诚奉献、不断进取
D.以上皆是
第 24 题 下面这段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让它还原,正确的位置是 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铃似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中,便有了自己妙不可测的深沉。
A.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B.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
C.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间
D.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
第 25 题 作者表面上写“溪流”,其实想表达什么,不恰当的一项是
A.借溪流来象征人生的意义,让人们感受溪流不断奋进,勇于探索的精神。
B.作者写溪流实际是在写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生涯。
C.作者通过对溪流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奉献的一般规律。
D.作者通过写溪流,反映了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第 26 题 文章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与下面内容采用的写作手法不符合的一项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白杨礼赞》
C.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梅》
D.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宋庆林故居的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