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题,每题4分,6-9题,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第 2 题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银妆素裹 浓妆淡抹 云雾飘渺 波澜壮阔
B.临风眺望 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负隅玩抗
C.喜出望外 惊恐万状 载歌载舞 街头巷尾
D.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弥留之际 崔人奋进
第 3 题 下面说法对的是( )
A.“帕、镇、硕、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B.“巫”第二笔是撇。
C.“脊”先写“人”,再写四点,最后写“月”字底。
D.“肺”字有9笔。
第 4 题 下面词语搭配错的是( )
A.壮阔的山河 丰富的物产 多样的民族 光辉的历史
B.伟岸的松树 高洁的梅花 博大的胸怀 恢宏的气势
C.雾霭弥漫 列强瓜分 时间流逝 与世长辞
D.生活改善 关系融洽 军容整肃 纪律严明
第 5 题
第 6 题 下面哪一组词语排序最适合诗句顺序( )桂林山水的 ,杭州西湖的 ,黄山、庐山的 ,长江、黄河的 。
A.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波澜壮阔 云雾飘渺
B.浓妆淡抹 波澜壮阔 清奇俊秀 云雾飘渺
C.清奇俊秀 云雾飘渺 波澜壮阔 浓妆淡抹
D.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云雾飘渺 波澜壮阔
第 7 题 “和”字应该放在( )处最恰当。他们把粮食 A 海鲜 B 蔬菜 C 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
第 8 题 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填上( )组词较恰当。《郑成功》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的作战情况:郑军官兵 冲向敌舰, 围住敌舰, 炮击敌舰, 钩住敌舰。
A.一……二……三……四……
B.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C.一边……一边……一边……一边……
D.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第 9 题 横线上应填( )组关联词语最恰当。 “孩子, 你走到哪里, 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A.尽管……都……
B.无论……都……
C.只要……都……
D.哪怕……都……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第 10 题 《我们爱你啊!中国》以“我们爱你——”为主线统领全诗,从“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五个方面赞美祖国,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第 11 题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2自然段是按照“告别——送行——叮嘱——送礼”的顺序写的。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一、二句可以读得低缓一些,然后逐句加强语调,读出兴奋之情;读《示儿》语速要慢些,一、二句要读出无奈与遗憾,三、四句应读出语重心长。
第 13 题 《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二自然段读“桂林山水”、“杭州西湖”两句要轻柔点,“黄山、庐山”要读得神秘些,“长江、黄河”则要读得高亢有力。
第 14 题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最后一自然段要用缓慢的语速、高昂的语调来朗读。
第 15 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诗的相同点都是表达爱国之情,不同点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示儿》则通过“悲”来表达,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
三、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片段)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第 17 题 根据这段文字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最应有关于“( )”的词句。A.祖国
B.朋友
C.亲人
D.老师
第 18 题 下面句子表达不够通顺的一句是( )。
A.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送你泥土作为特殊礼物。
B.我们之所以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是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C.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因此,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
D.我们只要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就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第 19 题 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面对祖国的地图林丹在我小小的房间里,挂着一张大大的中国地图。那 ( ) ,无不给我以美的陶醉和爱的力量。 小时候,那大公鸡一样昂首振翼的版图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一看着它,就好像是进了那气势磅(páng)礴(bó)的青藏高原,山清水秀的四川盆地,辽阔坦荡的华北平原,宽谷低丘的东南丘陵;就好像登上那雄伟壮观的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就好像是观看着那滚滚东流的长江、黄河,秀丽迷人的西湖、桂林…… 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引着我的 ( ) 那地图上的山山水水, ( ) 那些为这块版图流血流汗的人民。 在一个小村子里,我认识了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了,但她又把心爱的小儿子送到了部队。在此期间,她的丈夫不幸去世,可她却把痛苦埋在自己心里,没有告诉她的儿子。她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献给国家的,只有两个儿子,他们能为保卫国家出点力,我再苦也高兴。然而,我们的战士也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一位守卫海防的战士告诉我说,虽然我脚踏的是祖国地图上无名的小岛,可是在我心里却装着祖国那张宽大的地图,能作为它的哨兵,保卫它的安全,我感到幸福和骄傲!这是多么博大而宽广的胸怀啊!装下了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十亿多人民! 这就是我们这张地图上的母亲,这就是我们这张地图上的战士,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千千万万的母亲和战士,我们的地图才能得以完整!我们的人民才能得以幸福! 正是在战士的保卫下,我们许多人在祖国地图上贫穷和落后的地方献出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她放弃了回城的机会,独自一人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教书。她说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使她留了下来。 一次,她患病十多天不起,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竟然拄着拐棍,迈着一双缠过的小脚,到几十里外的宝顶山取“神水”,给她治病。当时,她没有嘲笑,却泪流满面,她感到:这里的人们需要她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和他们的后代,让他们彻底摆脱迷信和愚昧,成为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建设人材,好让祖国地图上的每一点都变得美丽富饶。这是多么好的愿望啊!这难道是她一个人的愿望吗?不!这是13亿人民共同的心愿,共同的目标! 祖国地图上的山水,地图上的人民,就是这样强烈地吸引着我,使它成了我心中至爱的珍宝,燃烧的火炬。 文中第三自然段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 )。
A.不是……而是……
B.不仅……而且……
C.不是……就是……
D.不再仅仅是……而更是……
第 21 题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无不给我以美的陶醉和爱的力量”中的“陶醉”是褒义。
B.“秀丽迷人的西湖、桂林……”中“迷人”是褒义。
C.“当时,她没有嘲笑,却泪流满面”中的“嘲笑”是贬义。
D.“能作为它的哨兵,保卫它的安全,我感到幸福和骄傲”中的“骄傲”是贬义。
第 22 题 第一自然段横线上应填( )。
A. 一望无际的田野,富丽多姿的山峰,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
B. 一望无际的田野,富丽多姿的山峰,纵横交错的湖泊,星罗棋布的铁路、公路
C. 一望无际的田野,星罗棋布的山峰,富丽多姿的湖泊,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
D. 纵横交错的田野,富丽多姿的山峰,星罗棋布的湖泊,一望无际的铁路、公路
第 23 题 下面运用排比的句子是( )。
A.我一看着它,就好像是进了那气势磅(páng)礴(bó)的青藏高原,山清水秀的四川盆地,辽阔坦荡的华北平原,宽谷低丘的东南丘陵。
B.我一看着它,就好像是进了那气势磅(páng)礴(bó)的青藏高原,山清水秀的四川盆地,辽阔坦荡的华北平原,宽谷低丘的东南丘陵;就好像登上那雄伟壮观的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就好像是观看着那滚滚东流的长江、黄河,秀丽迷人的西湖、桂林……
C.这就是我们这张地图上的母亲,这就是我们这张地图上的战士。
第 24 题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千千万万的母亲和战士,我们的地图才能得以完整!”句子的意思是( )。
A.强调“地图”的结实,没有被撕坏。
B.强调大家都十分爱护“地图”,使它没有被撕坏。
C.是说有千千万万的普通母亲和战士在保卫祖国,使祖国领土完整。
D.是强调有胸怀能装下了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十亿多人民的母亲和战士在保卫祖国,使祖国领土完整。
第 25 题 文中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 )。
A.承上
B.启下
C. 承上启下
D.承上启下,更重要的是引起下文
第 26 题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 )。
A.热爱祖国之情。
B.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C.热爱祖国人民之情。
D.热爱祖国地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