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题
第 2 题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翠色欲流 禁飘带舞 疾驰 静寂
B. 悄无声息 林茂草丰 天涯 警觉
C. 消声灭迹 惨遭厄运 别墅 伦敦
D. 飘泊不定 颠沛流离 繁衍 珍异
第 3 题 下面( )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
A. 襟 跤 姜 抑 迂 怨 铸 卓。
B. 襟 姜 跤 抑 怨 迂 铸 卓。
C. 襟 姜 跤 抑 迂 怨 铸 卓。
D. 跤 姜 襟 抑 迂 怨 铸 卓。
第 4 题 下面( )的构词方式和“铺天盖地”一致。
A.雷轰电击
B.名贯古今
C.艰苦卓绝
D.起死回生
第 5 题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的“回味”应选( )解释。
A. 食物吃过后的余味;
B. 对过去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新体味;
C. 对过去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新回忆;
D.吃过东西过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二、选择题二(共4题,每题5分)
第 6 题 下面括号里应填填( )。天高云淡,( )送爽,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 A.秋风
B.凉风
C.劲风
D.金风
第 7 题 下面( )是错误的。
A.三级风,旗翩翩;
B.五级风,起波澜;
C.七级风,行路难;
D.九级风,树根拔。
第 8 题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横线上应填上( )句。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裷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A.掠过江面
B.把斜阳掉在江上
C.直冲云霄
D.盘旋远去
第 9 题 排列下面错乱的句子,( )是正确的。我从同学家里移来几株指甲花栽在花园里,天天浇水,盼望它早点开花。 我急忙跑过去一看,啊,指甲花开了。 它亭亭玉立,枝叶蓬勃,给花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我家屋前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一天清晨,我刚跑出屋门,就看见花园里的绿叶丛中的点点殷红. 过了半个月,指甲花长得有一尺多高了。
A. 4 1 6 5 2 3
B. 4 1 5 2 6 3
C. 4 1 6 5 3 2
D. 4 1 6 3 5 2
三、判断题(共6题,每题2分)10、《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写作思路是:初见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思索——展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形态——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经历的严寒、干旱、风雪、雷电等种种磨难——赞美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与命运抗争、敢与环境抗争,求得生存发展、成就一方壮丽风景的可贵精神。
第 11 题 “走到刘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这“哦”有两层意思:一是这“哦”里边饱含了惊讶之情,风雪高原哪里来的这株大柳树?二是这“哦”里边有惊喜之情,风雪高原给人们带来的大多是悲壮和苍凉,现在却有这么一株生机勃勃的大柳树在我面前,能不惊喜?
第 12 题 《草原》有两条线索:一是空间线索,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二是情感线索,愉快——热情——挚情——盛情——深情。
第 13 题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怎么能忍心分别呢?在夕阳里,大家望着无边的草原,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第 14 题 说明文一般不宜展开描写,但适当穿插进行,可以起到使文中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麋鹿》开头“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的描写就将麋鹿的情态表现得活灵活现,让人感受到麋鹿的机警、敏捷、可爱,增强了继续阅读的兴趣。
第 15 题 《麋鹿》一课介绍了我国野生放养的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的经历。
四、课内阅读(共4题,每题5分)
第 16 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片段)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 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 ① 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命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名贯古今”的“贯”应选( )。
A. 穿,贯通;
B. 连贯;
C. 世代居住的地方;
D. 旧时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叫一贯。
第 17 题 在文中,“急骤”一词的意思是( )。
A. 急速;
B. 想要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
C. 急躁;
D. 让人仿佛看见柳树乘着春风一个劲地向上长的勃勃生命力。
第 18 题 这一段是拿家乡的柳与青海高原的这株柳进行对比、衬托,突出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下面( )说法不贴切。
A. 命运与道路对比。“我”家乡的柳树得天独厚,命运优越——易于存活,易于生长,易于繁衍,易于成片;青海高原这株柳则恰恰相反——保存生命却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B. 有名与无名对比。“我”家乡的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都为之倾洒墨汁和泪水;而青海高原这株柳没有人为之撰文赋诗。
C. 柔美与壮美对比。“我”家乡的柳树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十分柔媚,但不能给人刚劲有力的感受;而青海高原这株柳不畏艰险、顽强抗争,早造就了一方壮丽风景,令人敬畏!
D. 易活与难活对比。“我”家乡的柳树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而青海高原至今就这么一株柳。
第 19 题 读读下面的诗词,( )句与“折柳送别”情感不符。
A.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D.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唐李白《忆秦娥》)
五、课外阅读(共7题,每题4分)
第 20 题 水性江南王本道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一次重读 老子 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老子的话 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 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呜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文中第三自然段横线上应填的标点是( )。
A. , 。 “ , 。 ” , 。
B. 《 》 , : “ , 。 ” , 。
C. 《 》 , 。 “ , 。 ” 。 。
D. 《 》, 。 “ , 。 ” , 。
第 21 题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第二段提到“剑”,为了点出江南具有凌厉强悍的气质。
B. 第五段提到“剑”,为了表明江南的水涵养了江南人的英豪之气。
C. 文中旁征博引许多人物,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中提到《老子》的话,说明作者之前不知道江南具有刚柔相济两重性格。
第 22 题 下面( )与“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 歌词不符合。
A. 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
B. 中秋你看江南的月,明月照遍江南岸;
C. 重阳你看江南的山,青山一尘也不染;
D. 冬天你看江南的松,昂然挺立如战士。
第 23 题 下面( )句不是江南志士壮怀激烈的诗句。
A.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B.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C.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 24 题 下面( )不是流传在江南大地上的美丽传说。
A. 梁山伯与祝英台
B. 莫愁湖畔莫愁女
C. 孟姜女
D. 白蛇传
第 25 题 文章标题“水性江南”的含义用( )可以解释。
A. 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B. 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
C.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
D.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
第 26 题 用“既……又……”句式来体现刚柔相济的江南美。下面( )不妥。
A. 江南风物,既风姿绰约又雄伟挺拔
B. 江南的水既柔弱秀美又坚韧顽强
C. 江南的人既柔肠百转又侠骨铮铮
D. 江南文化既有铁骨雄风又有文雅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