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题)
第 1 题 下面四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熊(xiónɡ)耸(sǒnɡ) 兆(zhào) 懈(xiè)
B. 瞬(shùn)沈(sěn) 辅(fǔ) 翔(xiánɡ)
C. 括(kuò) 鉴(jiàn) 徘(fēi) 辱(rǔ)
D. 豫(yù) 徊(huái) 宾(bīnɡ) 岔(chà)
第 2 题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息息相通 良师义友 其乐无穷
B. 层出不穷 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C. 九宵云外 惊天动地 回肠荡气
D. 相辅相成 无影无踪 希奇古怪
第 3 题 下面四组字中,全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一组是( )。
A. 赴 匿 攀 虐
B. 廉 衡 赵 匠
C. 逆 屏 匠 虐
D. 辱 赵 庸 迂
第 4 题 下面词语搭配错的是( )
A. 真诚祝福 浪费光阴 抱怨命运
B. 维持生存 享受生活 返回故乡
C. 繁衍后代 遁入草丛 造就奇迹
D. 虐杀生灵 倾洒泪水 爱护时间
第 5 题 下面加下划线字解释错的是( ) A. 息息相通:呼吸。
B. 问渠哪得清如许:水渠。
C. 大风起兮云飞扬:表示语气的词,类似“啊”。
D. 卑微:低下。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4题)
第 6 题 在括号中应依次填上的词语是( )。儿时,在故乡那条小河里和小伙伴们戏水时的( )声和抓住鱼虾时的( )声,常常钻入我的心里,让我一直享受着当时的( )。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永远和儿时的伙伴们( )在那条小河边。
A. 欢呼 欢笑 欢乐 欢聚
B. 欢呼 欢乐 欢聚 欢笑
C. 欢笑 欢呼 欢乐 欢聚
D. 欢笑 欢聚 欢乐 欢呼
第 7 题 给句子选择正确的关联词( )。她不停地舞着, 她的脚尖在触到地板时就像踩在锐利的刀尖上一样, 她感觉不到痛。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除非……才……
D.只有……才……
第 8 题 下列几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涉及到人体的“手、足、头、口、目”五个部位。只有一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列出了五个部位的动作,它是( )组。
A.握住 咬紧 握 注视 踢开
B.跺脚 鼓掌 盯 哈气 回首
C.凝视 跨 抓 瞟 吐
D.摇头 瞅 摁 瞪 蹲下
第 9 题 填入下面句中括号里最适当的词语是( )。小组讨论开始了,李老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我们说:“大家要( ),踊跃发言。”A.自言自语
B.滔滔不绝
C.议论纷纷
D.各抒己见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6题)
第 10 题 “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讲的是要博览群书。( )
第 11 题 俗话说,言为心声。《钱学森》一课写了钱学森两段话,从正面表达他的爱国之心;写留学生们的话,是从侧面衬托;写美国高级将领的话,则是从反面烘托.( )
第 12 题 沙白的《秋》是一首通过一片红叶表现秋的神韵的小诗。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十分耐人寻味。秋天到了,“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这是对自然界秋天的一个特写,然后作者以其大胆的想象,让“秋天”坐在这一叶扁舟之上,可谓所见者小,而所寓者大,正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引人无穷的联想。( )
第 13 题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不必读。( )
第 14 题 “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一句,作者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旨在突出她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从中看出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
第 15 题 当被别人误会而进行解释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二是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三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
四、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4题)
第 16 题 《詹天佑》(片段)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 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 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要道”的“要”读“yāo”。
B. “要道”的“要”读“yào”。
C. “要挟”的“要”读“yāo”。
D. “要挟”的“挟”读“xié”。
第 17 题 有关“要挟”理解不当的是( )。
A.帝国主义者之所以敢“要挟”,是因为当时清政府无能。
B.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要“要挟”,是因为想争夺修筑权。
C.帝国主义者之所以会“要挟”,是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工程技术人员。
D.帝国主义者是用“不再过问”来“要挟”的。
第 18 题 “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错”在( )。
A. 他们之间不该争夺,应该平分这个权利。
B. 那里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没人敢轻易尝试。
C. 他们不应该要挟清政府,应与清政府好好商量。
D. 低估中国人民,中国已有了自己的工程师。
第 19 题 语段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 )。
A.即使……也……
B.不是……就是……
C.如果……就……
D.只要……才……
五、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7题)
第 20 题 阳光,是一种语言雷抒雁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燥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暗夜之后的 ,严寒之后的 ,以及黑夜到来前的 。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像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 ,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 。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pí)鼓,即使是喁喁(yónɡ)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下面( )中三个词语都是第①段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
A. 攀谈、颤抖、透彻
B. 昂头、蜷缩、透亮
C. 攀谈、炫耀、忧郁
D. 兴奋、恭听、明亮
第 21 题 第③段横线上应填( )。
A. 日出 春天 日落
B. 日出 春天 黄昏
C. 日出 酷暑 黄昏
D. 白昼 春天 黄昏
第 22 题 第④段横线上应填( )。
A. 开阔 丰富多彩
B. 广阔 丰富
C. 辽阔 多彩
D. 宽阔 复杂
第 23 题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用的是( )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陈述
第 24 题 下面( )是错的。
A. 第⑥段中“光明”、“温暖”、“向上”、“力量”是褒义词。
B. 第⑥段中“卑琐”、“阴暗”、“怯懦”、“哀伤”是贬义词。
C. 第⑥段强调阳光能给人光明、温暖、向上、力量。
D. 第⑥段中两个“即使”是不存在的。
第 25 题 从①—④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 )特点。
A.明亮、透彻(清纯亲切 令人振奋)
B.动情(动听、温馨)
C.充满智慧(有才华、美丽、丰富)
D.A B C
第 26 题 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 )才能“听懂”。
A. 用心把握
B. 做阳光的朋友
C. 用心感受
D.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