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第 1 题 下列人物组合中完全与法家学派相关的一组是( ) ①荀子 ②韩非子 ③老子 ④商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第 2 题 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A.克已复礼、贵贱有序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存天理,灭人欲
D.兼爱非攻
第 3 题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第 4 题 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第 5 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苏格拉底的名言
B.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C.治理国家的标准是否符合人性
D.体现了人文主义本质
第 6 题 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第 7 题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
A.狄德罗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第 8 题 四位同学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题目,你觉得比较合适的是(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推动了西欧的文明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第 9 题 “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是( )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第 10 题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
第 11 题 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第 12 题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第 13 题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猛烈冲击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④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第 14 题 ![](/UploadFiles/mnkc/20090116171036001.gif)
第 15 题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
A.器物-制度-思想
B.思想-器物-制度
C.器物-思想-制度
D.制度-器物-思想
第 16 题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 17 题 歌曲 《走进新时代》 唱道:“ …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
第 18 题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第 19 题
![](/UploadFiles/mnkc/20090116171928001.gif)
第 20 题 ![](/UploadFiles/mnkc/20090116171647001.gif)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21、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又次之”。
第 22 题 “臣以为诸不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反映了明清时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第 23 题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
第 24 题 小说这一文学成就反映了我国唐朝时期的文学特色。
第 25 题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促进了资本主义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第 26 题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第 27 题 建国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科学事业的发展,采取诸如成立中国科学院、制订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种种措施,有力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第 28 题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 29 题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分别形成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它们都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第 30 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