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每题4分,6-9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第 2 题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歌谣 拥抱 荡漾 咆哮
B.书熟 围聚 著称 感召
C.轻抚 茂蜜 红杏 药铺
D.绍兴 玉兰堂 绿袍 来原
第 3 题 鲁迅早年就读的学堂名为
A.东林书院
B.丽正书院
C.三味书屋
D.岳麓书院
第 4 题 与“游人不解春何在”的“解”字音相同
A.解狐
B.解数
C.押解
D.解忧
第 5 题 植树节在哪一天
A.5月4日
B.3月8日
C.7月1日
D.3月12日
第 6 题 下列哪篇文章不是冰心的作品
A.《寄小读者》
B.《小橘灯》
C.《狂人日记》
D.《繁星》
第 7 题 “……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第 8 题 按顺序重新排列句子。(1)一条青砖小道,汽车是开不动的。 (2)小道两边是两排老房子——那种最普遍、最常见的老房子。 (3)被岁月的巨轮碾得凹凸不平的路面,穿梭其上的是或轻松,或沉重,或匆匆,或悠闲的脚步。 (4)历经沧桑,墙上的石灰剥落得一块白一块黑,交织投影下岁月的痕迹。 (5)然而,最有韵味的还是那一扇扇脱了漆的大木门,手一推,“吱——”的一声,古老的故事就在那沉重的木门后展开。 (6)站在堂屋中,抬头就可以看见屋顶瓦铄见的点点亮斑,晴天时,隐约会漏下几缕光。 (7)而雨天,坐在窗前,听雨打青瓦,“滴滴答答”,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A.(1)(2)(3)(4)(5)(6)(7)
B.(1)(3)(2)(4)(5)(7)(6)
C.(1)(3)(2)(4)(5)(6)(7)
D.(1)(3)(4)(2)(5)(6)(7)
第 9 题 以下哪个人物不是出自鲁迅的笔下
A.孔乙己
B.闰土
C.祥林嫂
D.觉新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第 10 题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冰心一生的写照。
第 11 题 《宿新市徐公店》是描写田园风光的有名诗作。诗人杨万里通过描绘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自己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第 12 题 冰心是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原名叫谢婉莹。
第 13 题 “寂莫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叶茂,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滔。”这句话中有一个错别字。
第 14 题 “店铺”、 “铺开” 、“床铺”这三个词中的“铺”读音一样。
第 15 题 《早》一文中写梅花除了要借它开得早来凸显主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花喻人。
三、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选自《早》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 )上书塾,( )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 , , 。 文中括号里填上应填关联词语
A.一面……一面……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
D.不仅……而且……
第 17 题 划线句子在文中主要说明
A.鲁迅每天都很忙。
B.鲁迅很辛苦。
C.鲁迅家里很贫穷。
D.鲁迅迟到是因为父亲得病,迫不得已的。
第 18 题 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分别是
A.时时早 奋斗了一生 事事早
B.时时早 事事早 奋斗了一生
C.事事早 时时早 奋斗了一生
D.奋斗了一生 时时早 事事早
第 19 题 从这个自然段中,你感受到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A.鲁迅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
B.鲁迅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
C.鲁迅是一个爱惜时间的人。
D.鲁迅是一个热爱人民的人。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清香父母茶 ①那一段关于茶的往事,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10余年了,只要想起父亲的宽容,母亲的关爱,便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映于眼前。 ②10年前,我在祖国南疆一个叫科甲的哨所当兵,生活的单调、训练的紧张,使我这个初入军营的学生兵非常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一次超强度的体能训练之后,我又累又渴,此时的我很想喝上一杯茶水,尤其想喝上一杯清香滚烫的家乡茶。我按捺不住饮茶的(希望 渴望),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除了问声平安,便是请爸爸买1公斤的新茶寄来。 ③信是寄到父亲单位的,不巧父亲出差了。晚上单位的同事就将信送到我母亲手里,母亲一看内容,难过得眼泪直往下掉:可怜我儿,当边防兵可真苦啊,连菜叶都吃不上!母亲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菜场买了几十斤青菜,扛回家洗净去根去杆,仅留菜叶拿去晒。 ④那时正值江南梅雨季节,想要把菜叶晒干可真不容易,为了尽快把菜叶送到我手中,天(梢 稍)晴,母亲就早把菜叶拿出去晒,若遇上天下雨,不会骑单车的母亲就会不顾一切地跑回家收菜叶。 ⑤菜叶晒干了,父亲出差也回来了,看到满屋子的菜叶,很是纳闷,问到底是咋回事。母亲就拿出我的信给他看。父亲看了信,说:“边防兵再苦也苦不过南沙。南沙都有定期补给(gěi jǐ)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怎么会成问题呢?”或许是知子莫如父,父亲猜我想要的是茶叶而不是菜干,于是给我寄了1公斤的茶叶,并写信问我要的是否是茶叶;同时说(希望 渴望)他给我寄错了,因为那饱含母亲深情的菜叶没有寄来。 ⑥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真不知道,父亲后来是怎样把那些菜干吃完的。那茶叶的滋味让我回味至今,难以忘怀。 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词或拼音分别是
A.渴望 梢 jǐ 希望
B.渴望 稍 jǐ 希望
C.希望 梢 gěi 渴望
D.希望 稍 gěi 渴望
第 21 题 与文中第 ⑤段划线部分句子意思一样的是
A.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成问题。
B.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不能不成问题。
C.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不会成问题。
D.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菜送到,难道科甲那地方吃菜不成问题?
第 22 题 和文章开头相照应的句子是
A.那茶叶的滋味让我回味至今,难以忘怀。
B.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真不知道,父亲后来是怎样把那些菜干吃完的。
C.母亲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菜场买了几十斤青菜,扛回家洗净去根去杆,仅留菜叶拿去晒。
D.边防兵再苦也苦不过南沙。
第 23 题 读了这篇短文,你会想起这样的诗句: ,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 24 题 文中第④段划线部分,可以看出母亲
A.看出母亲很勤劳。
B.看出母亲很爱惜这些菜。
C.看出母亲对“我”的关爱,在母亲心中这些菜叶是我想要的东西。
D.看出母亲晒菜叶很辛苦。
第 25 题 文中写道“知子莫如父”,具体指的是父亲知道
A.我想喝家乡茶。
B.我喜欢吃菜叶。
C.我想念家乡。
D.我在那里吃不下饭。
第 26 题 “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 “我” 难过的原因是
A.母亲晒的“干菜”没有一起寄来。
B.自己在边疆生活得太苦了。
C.由于自己的一时口谗,让父母为自己操劳。
D.自己远离家乡太思念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