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题 《早》一文中提到的老先生是指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藤野先生。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对,错误的选错(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诗大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 12 题 《寄小读者》是冰心通过在刊物上发表,与小朋友们交流的文章。
第 13 题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很多,除了《寄小读者》,还有《小橘灯》、《女生贾梅》等。
第 14 题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第 15 题 《宿新市徐公店》中,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太繁茂且颜色与蝴蝶相仿。
(二)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片段)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稍,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
B.那几棵大海棠树,
C.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稍,
D.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第 17 题 对“眼睛突然一亮”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玉澜堂的院落很开阔,视野宽。
B.玉澜堂院落里的大海棠树花开得繁茂,太吸引人了。
C.玉澜堂的院落光线极好,使作者感觉亮堂堂的。
D.冰心喜欢孩子们,孩子们吸引她的目光。
第 18 题 下列词语,没有突出花的繁茂作用的是
A.开满了
B.密密层层
C.不留一点空隙
D.淡红的
第 19 题 对于“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开得繁茂。
C.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朵朵海棠花的美丽。
D.这句话把大海棠树比作喷花的飞泉,生动地写出了海棠树的动态美。
(三)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酸 枣 我的家乡位于渤海之滨。春天一到,暖风细拂,大地复苏,万物便开始萌发。饱经风霜、沉睡了一冬的黑皮大枣树,也有了生机。赭色的树杈上,开始萌出新芽。起初是嫩黄色的,渐渐变成绿色,宛如镶上去的一般,煞是好看。 初夏,已有了椭圆的绿叶,油亮亮的,阳光下尽情展现着它的生机。继而开出五瓣带有蜜糖蕊的小花,总是引来无数小蜜蜂忙碌不停地竞相采蜜。间或有彩蝶飞舞,鸟儿歌唱。晨风一过,异香中还有浓郁的甜味,真令人陶醉。那时节,不仅是儿童们,就连成人也总想在花下多待一会儿,享受一下大自然赋予的甜美气息。 到了金色的秋天,枣花孕育了小果,继而变成小枣儿。它就像玩具中的陀螺,怪不得我们都习惯叫它“捻捻转”呢!中秋节一到,枣儿长得真快。它们由小到大,由绿变黄,渐渐的,它的朝阳的一面,开始变成淡红色,我们管它叫“披红袍”。秋分一到,它才露出本来面目,由淡红色变成紫色——真正的枣红。直到此时,枣才色香味俱全,具备了受人喜爱的特点:甜中带酸,清香可口,还有健胃的妙用呢。 我爱家乡的酸枣!
第 21 题 对“饱经风霜”的“饱”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满足了食量
B.饱满
C.足足地;充分
D.满足
第 22 题 本文写作的顺序是
A.时间延续
B.事情发展
C.季节变换
D.方位转换
第 23 题 本文介绍了酸枣的生长过程,对具体描写内容概括准确的一组是
A.新芽、绿叶、花、枣儿
B.树杈、绿叶、花、枣儿
C.绿叶、花、蜜蜂、枣儿
D.新芽、绿叶、花、捻捻转
第 24 题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都不同的是
A.饱经风霜、沉睡了一冬的黑皮大枣树,也有了生机。
B.间或有彩蝶飞舞,鸟儿歌唱。
C.初夏,已有了椭圆的绿叶,油亮亮的,阳光下尽情展现着它的生机。
D.它就像玩具中的陀螺,怪不得我们都习惯叫它“捻捻转”呢!
第 25 题 短文是介绍酸枣的,为什么要写蜜蜂、彩蝶和鸟儿呢?对其理由阐述准确的是
A.可以使春天充满活力。
B.可以衬托出枣树开花后花的香、花的美。
C.可以写出作者对蜜蜂、彩蝶和鸟儿的喜爱之情。
D.可以写出蜜蜂、彩蝶和鸟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 26 题 对本文的中心阐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本文表达了对酸枣的喜爱之情。
C.本文表达了对酸枣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D.本文表达了对四季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