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题 秦兵马俑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对,错误的选错(每题2分,共12分)
第 12 题 维也纳是匈牙利的首都,是著名的音乐之都。
第 13 题 “俑”,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多为木制或陶制。
第 15 题 《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中,作者紧扣“音乐之都”,从“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与‘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影响。”这四个方面介绍维也纳。
(二)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接缝、锋利、砌合”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jiē féng fēng lì qì hé
B.jiē fèng fēng lì qì hé
C.jiē féng fēng lì qiè hé
D.jiē fèng fēn lì qì hé
第 17 题 这两段话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据 作比较 举事例
B.举事例 列数据 打比方
C.列数据 分类别 举事例
D.作比较 下定义 列数据
第 18 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点部分使用了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好处是使人感到形象、真切。
B.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C.金字塔是古代王朝的宫殿。
D.建造胡夫金字塔的工程十分浩大。
第 19 题 对本片段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埃及胡夫金字塔外形的宏伟和结构的精巧。
B.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
C.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D.金字塔的概貌及所处地理位置。
(三)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充实),词汇(贫乏 乏味),她心里非常(急躁 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是报纸、杂志、小说,也( )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勤于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给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A. 充实 贫乏 着急 居然
B. 充实 乏味 着急 果然
C. 空洞 乏味 急躁 居然
D. 空洞 贫乏 着急 果然
第 21 题 “费了好大劲”的“费”指的是
A.费用
B. 浪费
C. 消费
D.花费,耗费
第 22 题 给文中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A.不管 ……不管……都……
B.不但 ……而且……都……
C.既然 …… 就…… 都……
第 23 题 徐特立爷爷是著名领导人( )的老师。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胡锦涛
第 24 题 根据徐特立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的两个条件是
A.多读和多写。
B.记笔记和做摘抄。
C.一边读和一边想。
D.一边想和一边记。
第 25 题 与“不动笔墨不读书”相对应的语句是
A.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
B.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
C.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
第 26 题 学习本文,我们知道提高写作水平的秘诀是
A.读书时记得带支笔。
B.平时要多背诵范文。
C.要多读多写,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