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题每题4分,6—9题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坟(fén)墓 茉(mò)莉 混(hùn)沌 战车千乘(chéng)
B.帐(zhàng)篷 时辰(chén) 胳(gē)膊 彬(bīn)彬有礼
C.和谐(xié) 街(jiē)坊 蓬(pén)乱 缕缕幽(yōu)香
D.岷(mǐng)山 逶(wēi)迤 御(yù)寒 日夜兼(jiān)程
第 2 题 下列四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莫名奇妙 絮语 毕竟 喧闹
B.金碧辉煌 汹涌 急燥 栖息
C.高深莫测 崩塌 封锁 浪费
D.信口开河 咆哮 倾诉 健状
第 3 题 “举世无双”中“举”的意思是
A.向上托;
B.举动 ;
C.全;
D.举人的简称
第 4 题 以下哪个词语适合用在夏天
A.芳草如茵
B.金风送爽
C.桃红柳绿
D.大雨倾盆
第 5 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外甥把月亮比喻为天的眼睛。
B.秦兵马俑中三号坑规模最大,发现的兵马俑最多。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
D.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王国法老的坟墓。
第 6 题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这句话没用到的修辞方法有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第 7 题 《七律长征》中没有提到的地方是
A.金沙江
B.大渡河
C.岷山
D.井冈山
第 8 题 表哥考上了北大,我笑嘻嘻地对他说:“( )你考上了名牌大学。”这句话中应填的是
A.祝福
B.祝愿
C.祝贺
第 9 题 牛皋是( )中的人物。
A.《说岳全传》
B.《三国演义》
C.《封神演义》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第 10 题 “君子不失色于人”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要有礼貌,不能态度粗暴。
第 11 题 彭德怀的部队在红军长征途中负责先遣开路,任务艰巨。
第 12 题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句话用上了排比。
第 15 题 《史记》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
三、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一)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wù è)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shèng chéng)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化险为夷”的“险”,在文中指的是
A.没有食物
B.险恶的风浪
C.海盗的袭击
D.晕船引起的不适
第 17 题 “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这个句子用到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 排比
B.比喻 拟人
C.排比 夸张
第 18 题 关于本段主要内容描述正确的有
A.郑和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B.郑和下西洋的路上危险重重。
C.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郑和下西洋时遇到的危险只有海盗。
第 19 题 文中两处括号中应选的正确读音是
A.wù shèng
B.è chéng
C.wù chéng
D.è shèng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二)美的启发我家在古城一角,窗外有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那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妈妈小声商量了一会儿,爸爸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丛翠竹,栽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便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没再来这儿倒垃圾,反而纷纷把家里的珍贵花木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树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工作之余,人们常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琴弄弦呢!窗外,飘扬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 看者窗外的美丽风景,我蓦(mò)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美。 “窗外,飘扬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省略号表示
A.说话断断续续
B.列举的省略
C.段落的省略
第 21 题 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 , 。
A.动人琴声 沁人心脾
B.欢乐歌唱 抚琴弄弦
C.花团锦簇 树木葱茏
D.休息聊天 看书下棋
第 22 题 按照第二节写建造花坛的经过填写相似的词语应该为:铲垃圾、挑石块、砌花坛、糊水泥 、 、栽花苗、挖翠竹。
A.堆细土、勾图案
B.勾图案、堆细土
C.勾石缝、堆垃圾
D.石缝外、厚细土
第 23 题 联系上下文“蓦然”一词的意思是
A.偶然
B.竟然
C.果然
D.突然
第 24 题 “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我们为什么伤透了脑筋
A.我们想美化环境。
B.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那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C.没有人愿意奉献自己的花木盆栽。
第 25 题 文中表现出文章中心的句子
A.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树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
B.附近的居民不但没再来这儿倒垃圾,反而纷纷把家里的珍贵花木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C.看者窗外的美丽风景,我蓦(mò)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美。
第 26 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短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文中的主旨,呼应文章的题目。
B.作者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准确描述了花圃的建造过程。
C.邻居们奉献出自己的珍贵花木是因为我们劳动很辛苦,向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