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 每题4分,6-9 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A.必须 须要 军需 须知
B.厉害 历经 历练 再接再厉
C.恍然 恍忽 摇晃 明晃晃
D.堡垒 煲粥 激励 厉志
第 2 题 下列成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A.身临奇境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鞭长莫极
B.身临其境 专心至志 坚韧不拨 鞭长莫及
C.身临奇境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拨 鞭长莫极
D.身临其境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鞭长莫及
第 3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11094226599.jpg)
第 4 题 下列“一”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 一( yì)蓑一(yí)笠一(yì)扁舟
B.一(yī)蓑一(yí )笠一(yì)扁舟
C.一(yí)丈丝纶一(yī)寸钩
D.一(yī)丈丝纶一(yí)寸钩
第 5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029152341256.jpg)
第 6 题 遇到下列困难时,请教别人用语最恰当的是( ) 小华第一次到图书馆去借书,不知道怎么办手续,就请教工作人员
A.“你好,我怎么借书啊!”
B.“喂,我要借书,怎么办手续啊!”
C.“你好,请问我应该怎样办借书手续?”
D.“喂,我应该怎样办借书手续?”
第 7 题 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王林的口才真好,她讲起故事来 ,我们都听得入迷了;她参加辩论赛时, ,有理有据;她担任小导游介绍家乡的风俗时, ,详尽流畅。但她是个踏实诚恳的人,从来不会 。
A.娓娓动听 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B.滔滔不绝 娓娓动听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C.娓娓动听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夸夸其谈
D.滔滔不绝 侃侃而谈 娓娓动听 夸夸其谈
第 8 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两个星海学校的同学参加了科技创新比赛,分别取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B.秋天到了,石榴宝宝咧开了嘴笑了。
C.教师节那天,学校里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飘扬。
D.十字路口,交警在忙碌地保持着交通秩序。
第 9 题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③在生活中,学会从平常的事物里发现问题。 ④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第 10 题 《师恩难忘》的作者是刘绍棠,他长大后成了一个科学家。
第 11 题 《师恩难忘》一课中的田老师17岁就开始教书了,口才、文笔都很好。
第 12 题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
第 13 题 陶校长提倡的“每天四问”中问“工作有没有进步”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长大参加工作后好好表现,争取佳绩。
第 14 题 陶校长提倡的“每天四问”是问我们的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有没有进步。
第 15 题 《寻隐者不遇》中童子不知道师父在哪里是因为师父没有告诉他他去了哪里。
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7 题 《陶校长的演讲》(片段)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 )要讲究“公德”, ( )要讲究“私德”。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文中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A.即使……也…… 既……也……
B.虽然……但是…… 既……也……
C.即使……也…… 不是……就是……
D.虽然……但是…… 不是……就是……
第 18 题 对“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地的根本。
B.追求道德高尚最重要,别的都可以忽略。
C.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为社会发挥作用。
D.人首先要追求道德高尚,其次再追求学习进步,工作出色。
第 19 题 对于“公德”和“私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德”是指公开的道德规范;“私德”是指个人自私的追求。
B.“公德”是指在公众场合要遵守的道德规范;“私德”是指个人自私的追求。
C.“公德”是指公开的道德规范;“私德”是指个人的品格修养。
D.“公德”是指在公众场合要遵守的道德规范;“私德”是指个人的品格修养。
第 20 题 对于“真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实的人。
B.真正的人。
C.真诚不虚伪的人。
D.现实生活中的人。
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1 题 “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很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具有高学历的人。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中国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人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人了。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他乡遇故知”的“故”正确的解释是( )
A.缘故
B.原来的;从前的
C.故意
D.(人)死亡
第 22 题 “绝对有好处”中的“绝对” 正确的解释是( )
A.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
B.完全;一定
C.只以某一条件为根据,不管其他条件的
D.最;极
第 23 题 “他认错人了”和“先生,您认错人了”中的“他”和“您”指的是( )
A.主考官和年轻人
B.年轻人和主考官
C.都是指主考官
D.都是指年轻人
第 24 题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 的原因是( )
A.主考官已经从应聘材料中了解这个年轻人非常出色。
B.故意装作认识这个年轻人,真正的目的是要考验年轻人是否诚实。
C.主考官确实认识这个年轻人。
D.年轻人第一面就给主考官留下了好印象。
第 25 题 “这次招聘考试的第一关考的是是( )
A.学历
B.工作能力
C.人品
D.工作经验
第 26 题 当第一位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的原因是( )
A.这个年轻人很诚实,人品不错,过了第一关。
B.这个年轻人就是我们要招聘的员工。
C.这个年轻人虽然不是哈佛毕业,但学历同样很高。
D.从这个年轻人身上可以看出中国人都很诚实。
第 27 题 对于短文的中心,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
A.短文告诉我们,要想找到好工作就必须有高学历。
B.短文告诉我们,诚实的人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C.短文告诉我们,诚实、人品好是找到好工作的首要条件。
D.短文告诉我们,业务能力强是找到好工作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