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题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都是寓言故事。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画龙点睛》这则成语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张僧繇的画技十分高超。
第 12 题 贾岛和韩愈都是“唐宋八大家”的成员。
第 13 题 家喻户晓的《龟兔赛跑》也是伊索寓言故事。
第 14 题 《红灯记》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第 15 题 邓小平最伟大的功绩在于提出并推行了“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
(二)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牧童和狼》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一贯说谎的人()说了真话,( )没有人会相信。 牧童第一次“大叫“和第二次”大叫“的原因分别是( )
A.寻开心,好玩以及害怕。
B.都是寻开心、骗人的。
C.都是因为紧张、害怕。
D.害怕以及寻开心,好玩。
第 17 题 牧童喊“狼来了”,可大家都不来帮忙的原因是——( )
A.牧童喊得太轻,大家没听见。
B.大家也害怕狼,不敢来。
C.大家以为牧童又在骗人。
D.大家认为牧童可以对付狼。
第 18 题 对于文中的“牧童”,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牧童把骗人当作是开心的事,真不应该。
B.牧童只是个孩子,开开玩笑也是可以理解的。
C.牧童因为撒谎而失去了大家的信任,最后得到了惩罚是咎由自取。
D.牧童不应该骗人取乐,他今后应该吸取教训。
第 19 题 填入文中括号的关联词准确的是( )
A.如果……就……
B.不但……而且……
C.即使……也……
D.只有……才……
(三)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人们喜欢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 地飞来采蜜,就抬起头气呼呼地说 喂 蜂儿 我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你说我们勤劳不勤劳?”“你们和我们一样勤劳呀!”“那为什么人们只夸你们,不称赞我们呢?”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再也不妒忌蜜蜂了。 “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中省略号表示( ) A、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
B.含义深刻,意犹未尽
C.省略了这首歌下面的歌词
D.省略了对蜜蜂的赞美
第 21 题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准确的一组是( )
A. : “ ! , ? ”
B. : “ ! , ! ”
C. “ ! , ?
D. “ ! , ! ”
第 22 题 给短文取题目,下面明显不恰当的一个是( )
A.蜜蜂和蚂蚁
B.勤劳的蜜蜂
C.勤劳为了谁
D.勤劳的蚂蚁
第 23 题 对蚂蚁的“疑团”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蚂蚁不明白蜜蜂比自己勤劳在哪里。
B.蚂蚁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偏心于蜜蜂。
C.蚂蚁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赞美蜜蜂而不赞美自己。
D.蚂蚁不明白蜜蜂什么时候出工,什么时候回窝。
第 24 题 对于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表述最恰当的是( )
A.应该像蜜蜂那样不偷懒,勤劳工作。
B.应该像蜜蜂那样一早出工,天黑回窝。
C.应该像蜜蜂那样具有奉献精神。
D.应该像蚂蚁那样,不妒忌蜜蜂。
第 25 题 对文中的蜜蜂评价不准确的是( )
A.蜜蜂有奉献精神,值得大家赞美。
B.蜜蜂非常勤劳,值得大家学习。
C.蜜蜂虽然勤劳又乐于奉献,但对蚂蚁的态度有点骄傲。
D.蜜蜂勤劳又有奉献精神,真可爱。
第 26 题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再也不妒忌蜜蜂了。”,蚂蚁心服口服的是( )
A.蜜蜂确实比自己更勤劳。
B.蜜蜂的勤劳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们。
C.蜜蜂一点都不骄傲,与自己讲话很客气。
D.蜜蜂确实勤劳,而自己还不够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