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题 、《少年王冕》节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用对错表示。(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清平乐 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
第 12 题 洪教头是个蛮横嚣张、目中无人的人。( )
第 13 题 林冲、 柴进 、洪教头、武松都是《林冲棒打洪教头》里出现的人物。 ( )
第 14 题 《清平乐 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无赖”一词可看出老人家看到小 儿不劳动,对他不满。( )
第 15 题 《少年王冕》中王冕是一个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孩子。( )
第 16 题 (二)课内阅读(20分) 《黄鹤楼送别》(片段)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文中划线的句子所对应的诗句是( )
A.故人西辞黄鹤楼
B.烟花三月下扬州
C.孤帆远影碧空尽
D.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 17 题 “誉满天下”中“誉”正确解释是( )
A.称赞、赞扬
B.好名声
C.很多
D.全国
第 18 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选自( )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D.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 19 题 关于这段文字表述错误的是( )
A.从“您”“敬仰”等词可以看出孟浩然的地位比李白高。
B.这段文字是李白和孟浩然的深情对话,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
C.朋友即将远去,李白非常不舍。
D.“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表达了他们深厚的情谊。
第 20 题 (三)课外阅读(28分)高明的琴师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 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明白”的“明”解释正确的是( )
A. 明亮
B.清楚
C.公开
D.明天
第 21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12143636693.gif)
第 22 题 俞伯牙是 时代的琴师。他曾拜 为师,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名叫《 》的乐曲。下面答案正确的是( )
A.春秋 成连先生 高山流水
B.春秋 连成先生 高山流水
C.战国 成连先生 高山流水
D.春秋 成连先生 高山知音
第 23 题 与“一望无际、扣人心弦、 惊涛骇浪”意思完全一致的选项是( ) A、一眼望不到边 使人紧张的旋律 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B.一眼望不到边 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C.一眼望不到边 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形容声音很大
第 24 题 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 声,此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对人物语言的直接引用
B.表示引用象声词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第 25 题 你认为“高明的琴师”是指( )
A.一望无际的大海
B.陶冶人性情、给人无限灵感的大自然
C.高耸入云的山峰
D.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 声
第 26 题 “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老师的用意是( )
A.只有让俞伯牙受点苦,才能使他真正成才。
B.俞伯牙水平很高,老师觉得已经教不了他了。
C.让俞伯牙从生动的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D.俞伯牙很聪明,应该培养他的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