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
第 1 题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第 2 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第 3 题 社会历史总是笔直向前发展的。……………………………………………………( )
第 4 题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但不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第 5 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75分)
第 6 题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A.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B.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变
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第 7 题 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第 8 题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 )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矛盾 ③改革和发展的矛盾 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第 9 题 我国改革30年来,经济快速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就。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①调动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②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第 10 题 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小提琴”。这句话反映了(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 11 题 下列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是 ………………………………………………… ( ) ①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内涵 ②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③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④人民群众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 12 题 党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 13 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说明…………………………………(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改革开放
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
D.改革开放是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
第 14 题 苏州市明年准备“砸”2170亿元扩内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加快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苏州市的做法主要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
A.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B.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 15 题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中有这样的一句歌词“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其中蕴含的哲理有……………………………………………………………………………… (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历史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 ③人民群众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第 16 题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 ( )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D.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 17 题 数字化网络作为新一代的大规模信息载体,日益演变为一种新的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的社会环境,而长期依靠其工作、生活的人势必受其影响,并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心理现象。这表明…………………………………………………………………………………… (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 18 题 社会历史的发展………………………………………………………………… ( )
A.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B.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C.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D.是由历史伟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第 19 题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 ……………………………………………………… ( )
A.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农民群众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第 20 题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机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 (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