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题 齐敏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强在送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说: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第 10 题 “切苹果(qiē)、急切(qiē)、一切(qiè)”三个词语的注音都正确。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对,错误的选错(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选自课文《最佳路径》。从中我们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第 12 题 《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勤思考,特别是不懂就要问。
第 13 题 《最佳路径》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从许多卖葡萄的园主身上受到启发,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故事。
第 14 题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通过是一个内容生动、意蕴深远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第 15 题
(二)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三十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要是早知道这一点 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现在 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 注意研究苍蝇 蚊子 蜜蜂等的飞行特点 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 )头是尖尖的,( )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 )怎样用力( )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 )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 )轻便( )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
B.点明中心
C.首尾呼应
D.承上启下
第 17 题 给文中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正确的是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第 18 题 判断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是否正确,错误的是
A.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B.薄薄的鸡蛋壳(因为)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所以)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C.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
D.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第 19 题 本文题目“老师”两字上为什么加引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文的“老师”不是真正的老师。
B.“老师”是指给人类提供各种启示的生物。
C.本文的“老师”表示特定含义。
D.加引号是表示疑问。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蚂蚁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20、给文中第三、四自然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第 21 题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A.因为…所以…
B.只有…才…
C.如果…就…
D.只要…就…
第 22 题 这篇短文是按什么结构安排材料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分—总—分—总
第 23 题 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把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B.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C.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D.蚂蚁找到食物,常常是一人独吃。
24、给第四、五自然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第 24 题
A.xì mēng sè shì
B.jì méng sāi shì
C.xì méng sāi sì
D.jì mēng sāi sì
第 25 题 给文中第六自然段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A.既是…又是…
B.是…不是…
C.不是…而是…
D.不但…而且…
第 26 题 下面对于蝙蝠和雷达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C.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就像是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蝙蝠通过眼睛能看见。
D.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