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题,每题4分;6—9题,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下面四个带点字注音错误的一个是
第 2 题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敢触
B.破穗
C.忧雅
D.偶尔
第 3 题 下列词语中,不是关于景物的是
A.眉清目秀
B.春深似海
C.飞瀑流泉
D.山清水秀
第 4 题 “大家净一点儿,首点规具嘛!”这句话中错别字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 5 题 下列词语中,是“人山人海”的近义词的是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C.浩浩荡荡
D.人流如潮
第 6 题 下列短语中,搭配不当的是
A.衣着大方
B.抓住特别
C.态度端正
D.耐心帮助
第 7 题 “( )刘备在诸葛亮屋前等候已久,( )他依然那么恭恭敬敬。”这句话中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A.无论……总是……
B.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D.只要……就……
第 8 题 “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句话中,“息”的意思是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歇
C.消息
D.利钱
第 9 题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A.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端正了学习的态度。
B.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戴着一顶蓝帽子。
C.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发愤学习啊。”
D.玄武湖的春天是一年四季最美的地方。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第 10 题 “在关键时候要当机立断。”这句话中的“断”的意思是“断绝,不继续”。
第 11 题 《三顾茅庐》和《祁黄羊》两篇课文都是来自于历史的故事。
第 12 题 “群雄纷争”与“大雪纷飞”的“纷”意思是相同的。
第 13 题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了“坚持写日记”和“读书要做记号”两个良好习惯。
第 14 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出自宋朝诗人杜牧写的《江南春》一诗。
第 15 题 《春日偶成》一诗的作者是北宋思想家程颢。他和弟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 Generator: eWebEditor */
三、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第一朵杏花(片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 我需要的是( )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 不能使用 ( ) ( )这类字眼 也不能用( )和( )代替观察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在文中的( )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A.精确、也许、大概、推断、估计
B.精确、大概、也许、估计、推断
C.准确、大概、也许、估计、推断
D.准确、大概、也许、推断、估计
第 17 题 短文空白处中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A. “。,‘’‘’,。”
B. :“。,、,。”
C. :“。,‘’‘’,。”
D. “。,、,。”
第 18 题 下列词语中,不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A. “规律”和“规矩”
B. “准确”和“精确”
C. “大概”和“大约”
D. “估计”和“推测”
第 19 题 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精神是
A.关心儿童
B.热爱生活
C.勤奋工作
D.热爱科学、一丝不苟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弯弯的小路 骄阳似火,近中午的时候,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 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 怎么办 这时 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 千万别动 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 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蹙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 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给第二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依次加上标点,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第 21 题 下列词语中,和“骄阳似火” 、“蜂拥而上”一样含有比喻义的词语是
A.青翠欲滴
B.大公无私
C.鲜为人知
D.繁花似锦
第 22 题 “掩面而泣”中,“掩”的意思是
A.隐藏;遮盖
B.关闭;合上
C.关闭门窗等时夹住手或物品
D.趁对方没有防备(袭击或者捕捉)
第 23 题 下列句子阐述不正确的是
A.“近中午的时候,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
B.文中的“红领巾”指的就是“少年儿童”。
C. “乍放”的“乍”在词语中应该理解为:忽然、突然。
D.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这个“一颤”是指小姑娘受冷了。
第 24 题 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
A.小姑娘看到苹果没有了,很伤心。
B.小姑娘被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受伤了,所以哭了。
C.小姑娘看到苹果撒了一地,而没有人帮助她,感到很伤心,所以哭了。
D.小姑娘感到很孤单,所以哭了。
第 25 题 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
A.小姑娘重新拿到一车杏子,很高兴,是高兴的泪水。
B.小姑娘看到很多人都在帮助她,大家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她。
C.小姑娘感觉沙砾吹在眼中,所以眼中有了泪花。
D.小姑娘看到许多人捡杏子,以为别人不给她,所以哭了。
第 26 题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A.五年前,小姑娘撒了苹果,人们蜂拥而上,她掩面而泣。
B.中午,一个小姑娘因为路窄人挤,把满满一车杏子撒了。
C.中午,一个小姑娘因为路窄人挤,把满满一车杏子撒了,人们帮助她拣起来。
D.一位小姑娘因为路窄人挤,把一车杏子撒了,人们帮助她拣起来,看到这个情景,她想起五年前发生的事,眼前发生的事让她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