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题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有条理的话,正确的排序是(1)相传,有一次,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庙堂朝拜。 (2)他吩咐学生拿水来注入欹(qī)器实验,果然和他说的一样。(3)久而久之,欹(qī)器逐渐被一些催人奋进、戒骄戒躁的话语所代替,而且也不只局限于放在座位的右侧了。(4)庙堂里陈列了许多祭器,其中有一种祭器学生不认识,就问孔子,孔子说:“这是欹器,是用来盛酒的。当它空腹时,是倾斜的;当倒满酒时,它就会倒下,酒全部流出来。当年齐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侧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5)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叫做欹(qī)器的祭器。(6)后来,孔子也请人做了一个欹(qī)器置于座位右侧,用来提醒自己要谦逊,不骄傲,不自满。
A.(1)(4)(2)(6)(3)(5)
B.(5)(1)(4)(2)(6)(3)
C.(5)(1)(2)(6)(4)(3)
D.(4)(1)(2)(6)(3)(5)
第 10 题 10、“埋怨(mán)、埋葬(mái)、埋伏(mái)”三个词语的注音都正确。
(一)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这句话选自课文《特殊的葬礼》。句中“奄奄一息”是说瀑布生命垂危了。
第 12 题 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特殊的葬礼,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会聚在大瀑布脚下,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其实是想是再试着救一救瀑布。
第 13 题 《云雀的心愿》一课中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
第 14 题 “欲言又止 吞吞吐吐 闪烁其词 支支吾吾”这四个词语都是讲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
第 15 题 《小池》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诗中描绘了春末小池的美丽景色。
(二)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沙漠中的绿洲 ①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②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③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 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恶 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 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 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④那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正巧碰上一个穿黄马甲的园林工人在浇水。 ⑤ “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我们指着那些树和草皮问。 ⑥ “不,不!”园林工人竖起一个手指连连摇着,又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 ⑦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第三自然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字或读音
A.底 è nàn 填
B.抵 ě nán 添
C.底 wù nàn 添
D.抵 è nán 填
第 17 题 文中第三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A.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B.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 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C.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
D.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第 18 题 第六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
A.比喻句
B.拟人句
C.反问句
D.排比句
第 19 题 下面对课文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文中第二至第三自然段采用的是直接描写的方法,转述了一位“阿拉伯朋友”的话。
B.文中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是间接叙述,通过对一位园林工人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
C.对文中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阿联酋人民的坚定决心和自豪之情。
D.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和保护的课文,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救救我吧,人类 ①我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穿着一件厚厚的空气外衣 在外衣里面 还穿着蓝色 绿色 褐色的花衣裳 自古以来,人类便在我的怀抱里生活。人类感谢我,还给我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地球”,称我是人类的母亲。 ②起初,我十分健壮,山清水秀。但是随着近代人类的不断增加,一幢幢楼房的不断崛起,一片片工地的开发,成千上万吨的垃圾,形形色色的污染物,使我渐渐生起病来。医生说我患上了一种叫“陆地污染”的病症。 ③唉!人类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水,绝大部分侵入到我的血液里,使海洋、河流的生物危在旦夕,人类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同时也使我患上了一种叫“水源污染”的疾病。 ④此外,我还感到四肢无力。因为愈来愈多的车辆,工厂排出的废气,使保护我的大气层也受到侵害,我的呼吸道感染,体温急剧上升,病情恶化,医生又说我得了“空气污染”病。 ⑤人类建筑的打桩声,工厂的机器声,汽车的汽笛声,冷气机的隆隆声……这声那声在我耳边回荡,使我听力下降,人类也声声抱怨:烦躁极了!烦躁极了!我又不幸得了“声音污染”病。 ⑥更令我胆战心惊的是人类砍伐树木,毁坏农田,毁掉我的绿衣赏,损害了健康的皮肤,使我变得面黄肌瘦,百病交加。 ⑦救救我吧,人类!让我恢复原来美丽的面孔,让我为你们——我的孩子们,做一个好母亲吧! 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第 21 题 文中第五自然段划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
A.引文的省略。
B.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用于列举的省略。
D.意思的转折。
第 22 题 “让我恢复原来美丽的面孔,让我为你们——我的孩子们,做一个好母亲吧!”这句话中的“孩子们”和“好母亲”分别指
A.你们 爱护孩子的母亲
B.地球上的人类 提供生命的能源的地球
C.地球上的孩子们 孩子们的母亲
D.人类 地球的母亲
第 23 题 下列对文中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A.“让我恢复原来美丽的面孔”,“我”原来美丽的面孔是“十分健壮,山清水秀”。
B.现在的“我”患上了“陆地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声音污染”这些疾病。
C.文章以地球第三人称介绍的方式,讲述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D.文中第七自然段发出了呼吁,呼吁人类要爱护地球。这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
第 24 题 世界水日 ①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这是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21世纪行动议程》中所提出的建议而确定的,旨在使全世界都关心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的问题。 ②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约70%被海洋覆盖,淡水只有2%左右。而在多有淡水中,87%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因此,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而这少得可怜的淡水资源中又一些是已遭到污染的“脏水”。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过度开采和严重浪费、工业污染等,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由于缺水,一些国家江河 ,农作物 ,牲畜 ,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了“水战”。 ③ “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要珍惜每一滴水。 ④我国已被列入贫水国家名单。 我们在水的兴利除弊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仍不相称。开发利用保护水利资源和节约用水,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给文中第二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A.干枯 凋谢 缺水
B.枯萎 干枯 断水
C.干旱 枯竭 缺水
D.干涸 枯萎 断水
第 25 题 在文中第四自然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A.因为…所以…
B.无论…都
C.如果…就…
D.尽管…但…
第 26 题 下面和文章内容不相符的标语是
A.水是生命之源。
B.请节约用水,否则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您的眼泪!
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D.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