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题,每题4分;6-9题,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UploadFiles/mnkc/20081202134740929.jpg)
第 2 题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朝庭 弯腰 蓬蓬勃勃 青出于兰
B.微笑 烦恼 十全十美 文思敏捷
C.梳子 甘露 浩月当空 一明惊人
D.作官 智慧 悲欢离和 桃李争妍
第 3 题 “峨眉山岳半轮秋,映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四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中共出现了( )个错别字。
A.1
B.2
C.3
D.4
第 4 题 下面的词语中哪个词语的读音与“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字相同( )
A.和平
B.一唱一和
C.和面
D.和药
第 5 题 “潭面无风镜未磨”中“未”的意思是( )
A.未来
B.未必
C.已经
D.没有
第 6 题 小明学习很勤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你在夸奖他的时候,用得不恰当的词是( )
A.出类拔萃
B.后生可畏
C.才思敏捷
D.好高骛远
第 7 题 下列传统的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重阳节 ② 端午节 ③ 中秋节 ④清明节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②③①
D.②①③④
第 8 题 描写“秋天”的诗句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咬定青山不放松
C.千朵万朵压枝低
D.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 9 题 “今天我( )没有去训练,( )感冒了,身体不舒服。”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应填( )
A.因为……所以……
B.之所以……是因为……
C.既然……就……
D.不是……而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第 10 题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的意思是“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第 11 题 “三苏”指的是父亲苏轼、儿子苏洵和苏辙。
第 12 题 “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中诗人把“君山”想象成白银盘,把“洞庭湖”想象成青螺。
第 13 题 《峨眉山月歌》中共出现了四处地名,分别是“峨眉”、“平羌”、“三峡”、“渝州”。
第 14 题 “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这句中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高粱成熟时的样子和它的作用。
第 15 题 形容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的成语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但愿人长久 ①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②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③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④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⑤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 也 、 也 的,就像天上的月儿 也 、 也 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⑥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第①-③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苏轼作词的原因:( )
A.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B.人们在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
C.心绪不宁
D.对家乡亲人、对弟弟的思念
第 17 题 第⑤自然段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A.有悲 有欢 有离 有合 有隐 有现 有圆 有缺
B.有离 有合 有悲 有欢 有圆 有缺 有隐 有现
C.有欢 有悲 有合 有离 有现 有隐 有缺 有圆
D.有隐 有现 有圆 有缺 有悲 有欢 有离 有合
第 18 题 课文中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依次是( )
A.欢欢喜喜—思念—埋怨
B.思念—埋怨—宽慰
C.欢欢喜喜—埋怨—宽慰
D.埋怨—思念—宽慰
第 19 题 苏轼吟诵的词中“此事”是指( )
A.人有悲欢离合
B.月有阴晴圆缺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家乡的桥 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 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 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 比跳水本领 练胆量 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 碰得巧 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的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一块长石板,搁两端”的“搁”的意思是( )
A.放,置
B.耽搁
C.搁浅
D.禁受
第 21 题 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省略了后面的内容
B.省略了关键词
C.思绪的延续
D.说话断断续续
第 22 题 “每过一桥,我大声地念一遍桥名。”把这句话改成双重否定句是( )
A.每过一桥,我非要大声地念一遍桥名不可。
B.每过一桥,我要大声地念一遍桥名不可。
C.每过一桥,我一定要大声地念一遍桥名不可。
D.每过一桥,我不要大声地念一遍桥名。
第 23 题 第三自然段是采用( )结构方式安排内容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分——总——分
第 24 题 短文主要从( )几方面来描写家乡的桥。
A.历史、名称、姿态
B.造型、名称、乐园
C.来历、乐园、造型
D.历史、名称、乐园
第 25 题 给第五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正确的是( )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第 26 题 作者说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是因为( )
A.可以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
B.把桥当作跳水台
C.桥千姿百态
D.可以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在桥上跳水,在桥边钓鱼,在桥洞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