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每题4分,6-9每题5分,共40分)
第 1 题
第 2 题 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正府 宣告 毛择东 红墙黄瓦
B.绘画 杯子 激怒 不知疲倦
C.消毁 值得 应邀 水泻不通
D.以生许国 嫉恶如仇 忧国忧民 浩气长存
第 3 题 3 、“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中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
A.碧血丹心
B.横眉冷对
C.大义灭亲
D.敢怒敢言
第 4 题 下面的词语中哪个词语的读音与“一担担生石灰”的“担”字相同( )A、担水
B.担负
C.担子
D.担忧
第 5 题 “ ,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横线上应填的时间( )
A.1949年10月1日
B.1949年8月1日
C.1949年7月1日
D.1919年5月4日
第 6 题 徐悲鸿最擅长画( )A、松
B.竹
C.虾
D.马
第 7 题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鱼儿好像睡着了一样。
B.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
C.清华大学是工程师的摇篮。
D.昆明湖仿佛一块无瑕的翡翠。
第 8 题 按顺序重新排列句子。( ) 1、书中有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 2、我忙从爸爸的包里取出这本书读起来。 3、妈妈喊我吃晚饭,叫了好几声,我才听到。 4、一到家,他就告诉我,他给我买了一本《故事大王》。 5、星期六的下午,爸爸从新华书店回来。A、34521
B.43521
C.54213
D.53421
第 9 题 下列句子用词不当的是( )
A.生日那天,我没有请明明,明明(竟然)也来了。
B.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下午(仍然)下起了雨,
C.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一声闷雷,吓了我一跳。
D.(虽然)爸爸打了我,但我不恨他。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第 11 题 《天安门广场》中“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五星红旗代表的新中国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
第 12 题 《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叙述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然后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最后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第 13 题 郑和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第 14 题 “忧国忧民”的意思是把自己献给国家,“以身许国”指的是忧虑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第 15 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下一句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课内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第 16 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 ①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②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③徐悲鸿被 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 ④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⑤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 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 。 ⑥徐悲鸿的生活十分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开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⑧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第④-⑥自然段着重叙述( )
A.徐悲鸿向达仰学画,引起一个外国学生的嫉妒。
B.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C.徐悲鸿勤学苦练:一是抓紧一切时间学画;二是生活十分清苦,省钱买绘画用品。
D.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世界,也改变了那个外国学生的偏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第 17 题 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A.发怒 陈列 提高 清贫
B.发怒 陈设 增长 清苦
C.激怒 摆放 增长 清贫
D.激怒 陈列 提高 清苦
第 18 题 第⑦自然段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引起下文
C.承上启下
D.前后呼应
第 19 题 文中与“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相呼应的句子是( )
A.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B.功夫不负有心人。
C.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开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D.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四、课外阅读(每题4分,共28分)
第 20 题 毕加索在希特勒德国军队进入巴黎之后,没有受到这些侵略者的迫害,这真使他的朋友___。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德国宣传部门想把这件事作为在国外大吹大擂的资本。后来希特勒德国军官和大兵不时____毕加索的工作室。毕加索一语不发地接待这些不速之客,一语不发地领着他们东看西看,临走时候送给他们复印的纳粹飞机炸毁巴斯克人的奎尔尼加市的名画,然后他说两个字,而且总说这两个字:“纪念!” 有一天,一个秘密警察官去看毕加索,他把这样一张复印的画给毕加索看,问道:“这是您作的吗?” “不是,”他反驳说,同时摇着头,“这是你们作的。” 这个特务也许完全听懂了,也许没有听懂毕加索的回答,也许毕加索的勇敢吓住了他,也许他认为这是疯子的说法——这都由他去吧。他走了,毕加索再没听到什么下文。这是1944年的事。 上文空缺处应填的词依次是( )
A.惊异 拜访
B.惊愕 侵扰
C.惊骇 侵袭
D.惊异 造访
第 21 题 文中两次写毕加索“一语不发”。毕加索“一语不发”的原因是( )
A.语言不通
B.感到无话
C.蔑视侵略者
D.很谨慎
第 22 题 “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德国宣传部想把这件事作为在国外大吹大擂的资本”,句中“这件事”指的是( )
A.希特勒德国军队进入了巴黎。
B.毕加索在德国军队进入巴黎后,没有受到这些侵略者的迫害。
C.毕加索不时要接待不速之客。
D.毕加索在德国军官和大兵临走时候,要送给他们名画,而且总说一个词:“纪念!”
第 23 题 “这是你们作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毕加索否认这幅画是他画的。
B.毕加索告诉德国特务,是他们炸毁了巴斯克人的奎尔尼加市,这幅画的内容是他们造成的。
C.毕加索说这幅画是假画。
D.这幅画是德国人集体绘画创作的。
第 24 题 毕加索送画时,总说一个词--“纪念”,是因为( )
A.毕加索感谢德国军官和大兵来看望他,希望送画留个纪念。
B.毕加索想把德国军官和大兵来看望他这件事,永远留在自己心中。
C.毕加索想让德国军官和大兵记住他们对世界犯下的罪行。
D.毕加索感谢德国军官和大兵在巴黎对他的关心。
第 25 题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毕加索是一个( )的人。
A.知恩图报
B.热爱绘画
C.宽容大度
D.不屈不挠
第 26 题 给短文起个题目,要求紧扣本文中心,简洁明了。( )
A.纪念
B.毕加索和德国人
C.毕加索接待不速之客
D.一幅复印的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