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后孩子发高烧怎么办?
孩子打了疫苗后发起高烧,这可急坏了年轻妈妈,是疫苗有问题还是正常反应?
家住淄博高新区的任女士女儿一岁半了,她6月25日带孩子去打了百白破疫苗和麻腮疫苗。6月26日中午,孩子开始发烧,到6月27日凌晨,孩子发烧到了39度,这下一家人可急坏了,又是给孩子吃退烧药,又是用酒精擦拭,折腾了2个多小时,孩子终于退烧了。到了13:00左右,孩子又发起高烧,到了39.3度,孩子呼吸时嗓子里有异物,有段时间还出现腹泻。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任女士赶紧去找医生。医生分析,这应该是注射疫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医生建议,如果不是长时间发烧,应该物理退烧,体温超过39度后要用退烧药。医生特别强调,孩子发烧还会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等的并发症,此时,不能用消炎药。如果用了消炎药,注射的疫苗就不起作用了。
张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晋东介绍,疫苗作为一种“异物”植入人体,身体敏感的人对它可能反应比较大。专家建议,孩子由于注射疫苗而出现发烧后,应让孩子多喝水,适当增减衣物。由于小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年轻妈妈可以给孩子实行物理降温,用酒精兑一倍水,在宝宝的腋下、颈部、四肢及大腿根部擦拭,以促使皮肤散热。如孩子持续高烧39度以上,则应入院就诊,查清发热原因。
接种疫苗后发热怎处理
预防接种是用人工自动免疫的方法,将菌苗、疫苗、类毒素等制剂应用于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抗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人工自动免疫制剂注射于人体后,对人体形成一种外来刺激,可使机体产生发热等全身反应。那么,预防接种后出现发热应该怎样处理呢?
首先,应该看一看发热程度如何。一般体温在38.5℃以下,小儿无明显其它不适,可以不做特殊处理,因为这种发热属于正常反应,短时间内即可消失。如果体温在38.5 ℃以上,伴有全身不适,可以酌情给予小剂量退热剂,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之类,同时要让患儿多饮水。这种预防接种后发热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属于反应性发热,不必应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应考虑是否在此期间合并了其它的感染,并根据感染情况,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措施。
小儿预防接种后,局部可能会有瘙痒感,切勿让患儿搔抓。否则,可能会使局部感染化脓,导致感染性发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做好局部感染的处理。如果局部感染严重,需全身应用抗菌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