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磨牙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逐渐完善,其发生率会逐年下降,长大后还有可能会自愈。当然,也有些人儿时磨牙没有得到纠正,可能一辈子都有磨牙的习惯。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磨牙,因为会发出刺耳响声(晚上听还有一点恐怖),常会影响同宿者(如同学、伴侣)的睡眠。而且,由于夜磨牙时口中没有食物,唾液的分泌量也相应减少,牙齿得不到润滑,这样就形成了像推空磨一样的“干磨牙”,会造成牙齿本身的磨损,比如窝沟变浅、牙本质暴露,导致牙齿敏感,影响咀嚼食物的功能。
而且,在临床上还发现,长时间的高强度收缩使咀嚼肌增粗,可致脸形发生变化,出现国字脸,还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的损害,形成下颌关节紊乱症,导致张口时下颌关节发出响声。而紧咬型磨牙,还可使牙齿在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发生牙裂,最终导致牙齿的缺失。
所以,专家认为,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磨牙对牙齿的危害还是比较严重的。
佩戴咬合板,保护牙齿阻断磨牙
由于引发磨牙的原因不是非常确切,目前认为与精神性、情绪性、牙源性、自发性等多种因素有关。消除紧张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特别是儿童睡前不要过度兴奋,可以有效减少磨牙。此外,还需纠正牙颌系统的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咬铅笔等。
“佩戴咬合板是防治磨牙危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林主任称,“咬合板通常用义齿基托材料制成,夜间睡眠时佩戴,一方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磨损牙面,另一方面可以调整面部肌肉的位置,削弱或转移其兴奋性,打破固有的反射弧,有利于阻断磨牙的发生。”
对于紧咬型磨牙,在白天可以进行有意识的肌肉放松训练。通常我们在不进行咀嚼运动的时候,上下牙是自然处于非接触状态的,但紧咬型磨牙者,白天也会不自觉地紧咬牙关。针对这种情况,白天应该让口腔处于休息状态,即让咀嚼肌维持松弛,最好是嘴唇相合,牙齿相离 。
此外,改变睡觉的姿势,松弛下颌肌肉,对缓解磨牙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仰卧位下颌关节是放松的,而侧卧位和俯卧位睡眠姿势使下颌关节位置改变,肌张力增加。所以,尽量让孩子仰卧位睡觉,对其改善磨牙也是有帮助的。